



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大家熟知的有流行性感冒病毒、诺如病毒等;除了病毒,一些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也会引发传染病。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有一定不同。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我们有一些必要的“通识”,如正确、规范地洗手可以阻隔很多病原体的入侵,不随地吐痰可以预防多种病毒的传播等。如果掌握了这些防控知识,传染病流行的概率将会极大降低,流行的范围也会极大缩小。
勤洗手
第一点
为什么说洗手非常重要
预防传染病极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洗手。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病毒及其他病原体的风险。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我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会“一马当先”。从事各种劳动,如倒垃圾、刷痰盂,或洗脚、穿鞋、上厕所等,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手非常容易沾染上许多病原微生物。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可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和寄生虫卵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达38亿之多。另外,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即使用5~8层卫生纸阻隔,常见导致痢疾的志贺菌仍能渗透到手上。研究显示,志贺菌可在人的手上存活3天,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
因此,多数情况下手是很脏的。为了清除手上的有害微生物,大家必须勤洗手。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以下情况需要大家及时清洗自己的双手。
1.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擤鼻涕、打喷嚏或咳嗽后。
2.触摸过公共设施、外出回家后。
3.接触或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的患者后。
4.前往医院、看护患者后。
5.饭前、便前、便后。
6.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7.揉眼睛前,摘、戴眼镜前等。

如何正确洗手
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为了方便记忆,七步洗手法可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即内、外、夹、弓、大、立、腕,大家需牢记。
1.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2.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3.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5.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6.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7.腕:清洁手腕。

正确佩戴口罩
第二点
什么情况下应该佩戴口罩
规范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飞沫、气溶胶,预防病毒感染;同时,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佩戴口罩也可防止将自身疾病传染给他人。
1.在非传染病高发区的空旷、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传染病高发区的空旷、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应佩戴不带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防护口罩。
5.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否则易引起窒息。
6.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大家在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不需要佩戴口罩。
8.学生喜好运动,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在非传染病流行时期,在操场上运动可以不佩戴口罩;如果处于传染病流行期间,则不建议在有人的地方佩戴口罩运动,防止窒息。
9.出现传染病可疑症状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怎样正确佩戴口罩(耳带式医用口罩)
儿童身高、体重不同,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佩戴口罩前先洗手;深色面朝外,金属条向上。
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完全覆盖口、鼻、下颌,金属条沿鼻两侧压实,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上后尽量不触摸,若需触摸,触摸前、后应彻底洗手。

戴多层口罩能更好地预防病毒感染吗
不能!戴一个口罩就可以了。戴多个口罩会增加呼吸阻力,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用力呼气、吸气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口罩的气密性,降低口罩的防护效果。注意,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常见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即可阻挡飞沫传播。

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
第三点
应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建议走楼梯或乘坐扶梯。
如果家在高层楼房,必须乘坐厢式电梯,那么进入电梯应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接触电梯表面,减少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由于电梯按钮是我们高频接触的地方,所以交叉感染的风险较大,建议不用手直接碰触按钮,按电梯按钮时,可以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将手和电梯按钮隔开,也可以在碰触按钮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学会给家里通风换气
第四点
居家时,应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开窗通风2 ~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要提醒家人注意保暖。
建议每天8:00至11:00和13:00至16:00进行通风换气。这两个时段的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也是日内温度较高时段。如果家里的窗户正好面向马路边,要注意避开早晚高峰时段开窗。
开窗通风很重要,但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很重要,应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必要时可以开启加湿器,以避免呼吸道干燥而破坏屏障作用。
开窗期间应注意儿童安全,窗台附近避免放置可攀爬的器物或家具(如沙发、凳子、床、矮柜等),做好对儿童的监护,保证儿童不攀爬窗户、护栏,不将身体探出窗户外。同时,注意开窗的窗台上不要搁置物品,以免造成高空坠物。

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注意事项
第五点
佩戴和摘除角膜接触镜前,应正确洗手;尽量选择日抛型角膜接触镜。注意,护理液瓶子、润眼液瓶子、眼镜盒外表面都有可能沾染了细菌和病毒。戴镜过程中,接触镜片的手指请勿触碰瓶子,一旦接触,应立即洗手。
1.正确的洗手方法:①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②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③晾干双手或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双手。
2.加强镜片、镜盒的护理:①戴镜前,用多功能护理液冲洗镜片;②取下镜片后,用多功能护理液揉搓镜片,并将镜片浸泡在有杀菌功效的多功能护理液或过氧化氢护理液中;③每周对镜片进行强效消毒和除蛋白护理(可杀死细菌、病毒,防止细菌、病毒的感染);④要定期清洗镜盒,定期更换新眼镜盒。
3.以下情况应停止佩戴隐形眼镜:①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睛发红、疼痛、流泪、怕光、有分泌物等;②出现发热或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无力等感冒症状时;③近期与传染病患者有接触史。

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建议首先通过网上问诊平台及时向医生进行咨询,以确保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果要去医院就诊,则患儿和陪同的家长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生活与健康》杂志
文章标题:
《传染病高发季节 做好这几点》
文章作者: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生健康报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微信搜索中国邮政商城小程序,点开报刊商城,订阅《生活与健康》!
图书质量问题反馈
电话:010-59787234
邮箱:zhiliang@pmph.com
点击本行文字,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