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的天气开始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寒冷的气候不仅让人感觉不舒服,还可能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寒冷天气下,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御寒时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殊不知这些行为可能会让他们的血压飙升,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医生表示,冬天寒冷天气下,某些常见的行为,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更应避免。为了保护健康,医生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宁可在家看电视,也别去做以下四件事。

最常见的错误行为之一就是饮酒御寒。冬天很多人为了暖和起来,习惯性地喝上一些白酒或者其他烈性酒,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很自然,觉得酒精能帮助身体驱寒,并且可以带来一定的温暖感。
然而,实际上,饮酒并不能真正起到保暖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酒精本身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短时间内可能让人感到温暖,似乎是帮助抵御寒冷的好方法,但实际上它会导致血压波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不容易控制,饮酒后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长期过量饮酒危害甚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饮酒会加重心脏负荷,长此以往,极有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中风等严重病症,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特别是当温度骤然变化时,血管在寒冷中收缩,再加上酒精带来的血管扩张,会让血压更加不稳定。因此,医生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寒冷的天气中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果想要暖身,喝一些温热的饮品,如温水、茶等,要远离酒精。
很多人有个习惯,就是从暖气房直接跑到室外,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在温暖的室内和外面寒冷的环境之间切换,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个温差带来的潜在危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引发血压的剧烈波动。寒冷的空气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而突然进入室内的温暖环境又会让血管扩张。
这种剧烈的温差变化,会给心脏和血管带来极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容易引发脑出血、中风等严重问题。
研究显示,在寒冷环境中,急剧的温差变化会干扰心脏与血管的调节功能,致使血压难以维持稳定状态,对心血管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尤其要注意避免从暖气房直接走到室外。

为了避免这种温差带来的影响,可以在进出温差较大的环境时,先在门厅或是过渡区域稍微停留,逐渐适应室外的气温,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血管和血压平稳过渡,避免血压的急剧波动。
冬天很多人习惯睡前洗热水澡,以为这样能够放松身体,促进睡眠。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睡前洗过热的热水澡也是一个需要避免的行为。
热水澡虽然能够暂时放松肌肉,舒缓压力,但实际上,它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发生波动。对于本身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热水澡过后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或上升,给心脏带来很大的负担。

同时,热水澡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头晕、恶心等,特别是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中,突然由温暖的水温接触到寒冷的空气,也可能导致血压的波动更加剧烈。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避免在睡前进行热水澡,尤其是水温过高的情况。更好的方式是用温水进行短时间的浸泡,并注意不要让水温过高,避免刺激心血管系统。
睡前可以做些简单的舒缓运动,或者采取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方式,帮助改善睡眠质量,避免过热水澡带来的健康风险。

用冷水快速洗脸也是一种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的行为。冬天寒冷的空气和水温常常让人感到不适,尤其是刚刚起床或者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很多人为了让自己清醒,习惯性地用冷水洗脸。
然而,冷水刺激面部的血管,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突然的冷刺激会导致面部血管收缩,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冷水刺激可能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导致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此外,冷水洗脸还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感,尤其是在早晨刚刚起床时,人体的血压和心率本就会受到睡眠状态的影响,突然的冷水刺激会使得血压波动更为剧烈。

因此,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早晨洗脸时尽量避免使用冷水,可以用温水轻轻洗脸,逐渐唤醒身体,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血压波动,还能更加温和地刺激皮肤和血液循环。
寒冷的天气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低温、温差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扩张,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如果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注意,容易引发一些心血管健康问题。
而以上这四个常见的行为,不仅在寒冷天气下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风险,也会让本就不稳定的血压波动更加剧烈,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

因此,医生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时,宁可待在家中看电视,避免外出剧烈活动,也不要为了取暖做出这些不当的行为。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避免剧烈的温差变化、选择适度的运动和放松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冬季带来的健康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患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