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死亡率极高”,广州一个月内122人中招,医生提醒要多注意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772
金币
26890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43
广州最近的天气确实有些反常。闷湿、反复的降雨,白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晚上又突然降温。一个月内122人因为一种看似普通的健康问题被送进医院,其中不少人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出现死亡率极高的情况。


一位住在天河区的退休老师,平时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家人也一直以为她身体很硬朗。可就在某个清晨,她突然意识模糊、出冷汗,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正常交流。
医生说,这不是突发心梗,也不是中风。是电解质紊乱引发的重度脱水和低钠血症,加上她本身年纪偏大,身体调节能力下降,病情恶化速度极快。广州,一个月122人中招,真的不是小概率事件。
并不是所有的健康问题都有前兆。很多时候,身体的报警信号安安静静地藏在生活细节里,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脱水这事看起来很小,但真能要命,尤其是在潮热的南方。


低钠血症,听起来像是实验室里的术语,实则比想象中要常见。尤其是在夏季,出汗多、饮水方式不当、某些药物的使用,甚至长期吃得太清淡,都可能成为诱因。汗水里不只是水分,还有大量钠离子,一旦补水方式不对,比如只喝白开水,反而稀释了体内原本就不多的钠含量。
很多人觉得喝水就是好事,多喝总没错。可身体不是水桶,装得太满也会出问题。特别是在夏天那种“狂喝水解暑”的习惯,其实很容易造成水中毒。而水中毒就是低钠血症的一个推手。你以为在补水,身体却在悄悄崩溃。
广州的夏天潮湿闷热,人体排汗速度快,有时你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持续失水。


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很多人一觉醒来头晕脑胀,以为是没睡好,其实是轻度脱水造成的血容量下降。这个时候如果不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只喝白水,只会越喝越虚。
而对老年人来说,这种风险更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调节水电解质的能力下降,口渴感也会变迟钝。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渴了,更不会主动去喝水。家属看到老人不爱喝水,觉得没事,其实危险早已悄悄潜伏。
还有一种情况也得警惕:利尿剂的长期使用。不少慢性病患者都在服用利尿类药物,比如控制血压、心衰等。利尿剂会加速体内钠的排出,如果不注意补钠,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低钠血症。这类患者往往已经体质较弱,稍一失衡,身体就吃不消。


那种突然站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抽搐的瞬间,真的没有给人留太多反应的时间。不只是医生,连身边的家人也会措手不及。很多时候不是没发现问题,而是压根没把这些小症状当回事。
肌肉抽搐、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嗜睡,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表现,其实都是低钠血症的早期信号。尤其是广州这种天气,电解质失衡的发生概率本就更高。如果再加上饮食偏素、运动多、流汗多,那就更得小心。
说到饮食,现在很多人走极端,觉得“清淡”就是健康。什么都少放,油盐全砍,连汤都用矿泉水煲。可是钠盐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完全戒掉不是健康,是失衡。尤其是老年人、运动量大的人,过度控盐反而是冒险。


对比之下,反而是一些看起来“不讲究”的家庭,吃饭随意、偶尔口重,却更少出事。不是因为吃咸菜能长寿,而是他们无意中维持了一个更稳定的钠水平。身体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平衡”而不是“极致”。
频繁呕吐或腹泻也是一个高风险因素。特别是夏季肠胃炎高发,很多人一拉肚子就不当回事,甚至不吃饭、硬挺着。可在失去大量水分和钠的同时,如果不及时补充,血钠浓度很容易骤降,严重时可引发神经系统紊乱。
现在很多人喜欢喝咖啡、茶、碳酸饮料代替水,但这些饮品大多有轻微利尿作用,喝得越多,体内水分排得越快。如果本身饮水少,那就是雪上加霜。别拿饮料当水喝,身体不会感谢你。


再现实一点看,广州这一个月122人中招,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三到四个人因为电解质紊乱进医院。这不是偶然,是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不是只有重病才可怕,小毛病积累起来,照样能把人拖垮。
生活节奏一快,人很容易忽略身体的需求。尤其是夏天,光顾着降温、降火,却忘了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水和盐其实是身体最原始的需求,但越是原始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
也许真正该改变的,不是某顿饭吃了多少盐,而是我们对“健康”二字的理解方式。不是一味排斥,而是学会适度摄取,学会倾听身体的反馈。吃得清淡可以,但不能极端;喝水解暑可以,但要适量且科学。


关于药物。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果长期或高频使用,也可能间接影响体液平衡。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用药,一定要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加量或混用。
健康不是靠一次努力维持的,而是日常的点滴积累。哪怕只是一个“多喝点水”的决定,也要足够智慧。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而是喝得对。不是吃得越清淡越安全,而是吃得平衡。
真正的健康,是细水长流,是对身体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一场“清淡”或“多水”的自我感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772
金币
26890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4:07
近期,广州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热射病的集中爆发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已有122人因热射病入院治疗1。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热射病在高温天气下的高发趋势,也突显了其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

热射病简介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形式,当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制失效,导致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至40℃以上时发生。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1。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具备先进医疗条件的医院中,热射病患者的死亡率仍可能高达60%-80%。此外,对于那些幸运存活下来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还会面临长期的健康问题,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终身肾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与应对措施
面对如此高的死亡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首先,了解热射病的症状并及时识别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中暑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

快速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并使用物理方法(如冷水擦浴)帮助其降温。
补充水分:给予含盐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紧急就医:尤其是当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特定人群需特别关注
某些群体更容易受到热射病的影响,包括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这些个体需要更加小心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极端高温环境中,并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这部分人群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总之,“死亡率极高”这一描述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热射病的危害性。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以及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热射病的发生率及其带来的生命风险。希望每位市民都能从现在做起,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人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高死亡率疾病的早期症状因疾病类型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将从热射病和肺癌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高死亡率疾病出发,分别介绍其早期症状,并结合相关搜索结果进行说明。

一、热射病的早期症状
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导致的一种重症中暑,属于急性热应激综合征,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可达70%-80%)。其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阶段的症状,包括:

头晕、恶心、乏力:这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提示身体已经开始受到高温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这些症状表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开始流失,体温调节系统处于紧张状态。
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轻症中暑时,体温可能上升至38℃以上,同时伴随皮肤变化。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38℃,但尚未出现意识障碍。
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或热射病阶段,患者会出现:

体温超过40℃
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
肌肉抽搐、血压下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当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必须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恶化。

二、肺癌的早期症状
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忽视。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

症状类型    具体表现
局部症状    咳嗽(尤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
全身症状    发热(炎性发热或癌性发热)、消瘦、恶病质
肺外症状    柞状指/趾、骨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如异位激素分泌)
其中:

咳嗽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约占35%-75%,常不易被普通止咳药控制。
痰中带血或咯血约占30%,表现为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少量血丝。
胸痛占25%,表现为胸部隐痛或钝痛。
声音嘶哑出现在5%-18%的患者中,提示纵隔侵犯或喉返神经芩稹�
此外,肺癌还可引起肺外表现,如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和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这些症状可能早于其他局部症状出现

对于热射病:
保持环境凉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及时补水:特别是含有盐分的淡盐水,以防脱水。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湿热体质。
出现先兆症状立即休息与降温:如头晕、乏力等。
对于肺癌:
定期体检筛查:尤其是吸烟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的人群。
关注呼吸道异常信号:如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等。
早期诊断手段:包括低剂量CT扫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
戒烟与改善生活方式:降低肺癌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无论是热射病还是肺癌,其早期症状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因此,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以及早期识别能力,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提高免疫力防病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均衡饮食
多样化摄入: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做到主副食、粗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例如,豆制品、奶品、十字花科蔬菜、番茄、胡萝卜、鱼、荞麦、绿茶和黑木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补气食物:韭菜、山药、土豆、香菇、板栗等食物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补气的作用。
补血食物:红肉(如牛肉)、动物血、动物肝脏、龙眼、新鲜蔬果等富含铁和其他营养素,有助于补血。
2. 适量运动
规律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意义重大。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因人而异,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推荐运动:快走、跑步或瑜伽等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
3. 充足睡眠
保证睡眠时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人体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消除疲劳、增进活力、增强免疫力的最佳途径。
4. 减少压力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可以尝试冥想或深呼吸练习

5. 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除不良嗜好:生活规律,按时作息,戒烟戒(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保持汗腺、二便通畅,防止便秘。
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养生保健,并顺应自然,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 适当补充水分
保持水分平衡:缺水不但影响正常生理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还易诱发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多种疾病,要养成及时饮水的好习惯。
7. 中医药膳
药膳推荐:生姜红枣黄豆汤可以帮助祛寒散邪,同时补益身体。
枸杞原浆:备孕期的女性适量饮用红黑枸杞原浆可以帮助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广州疾病预防措施
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广州有不同的预防措施,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风湿疾病预防
加强锻炼
平时可经常进行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素质。坚持锻炼的人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未锻炼者强得多。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暖,可多吃牛羊肉等温热食物。同时,保持生活规律,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疾病恢复期,要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活动与休息需适度。

保持正常心理状态
精神(或心理)因素对风湿疾病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因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诱发本病,患病后情绪波动又会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很重要。

预防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患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是人体对感染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所致。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感染病灶很重要。

手足口病预防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日常预防
通风与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清洗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

卫生习惯培养: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如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晨检与报告: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对患儿所用物品立即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保健医生和保健老师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发生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加强监测与隔离:加强晨检、考勤和登记工作,按要求及时发现和报告聚集性病例疫情。发现相关症状学生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患儿在家隔离治疗,待皮疹结痂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或凭健康证明复课。发生疫情单位每天对新增患儿登记并上报至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强化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加强消毒工作,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对患儿物品立即消毒,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戴手套,结束后洗手。不同物品有不同消毒方法,如物体表面可用0.2% - 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 - 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处理;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 30分钟等。

健康教育与活动限制: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给儿童上健康教育课,教育儿童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学校尽量减少集体活动,配合实施放假措施。
协助调查:协助疾控部门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单位基本信息、涉疫人数等情况,按要求采集标本,疫情处理期间每日统计新增病例并报告,有新增病例时填写相关表格,填报持续到疫情结束后一周。
常见传染病(流感、登革热、疟疾等)预防

流感预防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和医务人员。
个人防护: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洗手时间至少20秒;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病人,必须接触时戴口罩并保持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丢进封闭垃圾桶后立即洗手。

登革热预防
防蚊措施:使用蚊帐、窗纱、门帘等防蚊设备,外出穿长袖长裤,并涂抹驱蚊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566
金币
27970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40
关于广州近期电解质紊乱引发健康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问题背景与现状

近期,广州由于闷湿、反复的降雨天气,导致不少人因电解质紊乱而被送进医院,其中不乏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的情况。这一健康问题看似普通,实则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体。

二、电解质紊乱的成因与危害

1. 成因:
   - 天气因素:广州夏季潮湿闷热,人体排汗速度快,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钠离子)的大量流失。
   - 饮水方式不当:只喝白开水或过量饮水,会稀释体内原本就不多的钠含量,导致低钠血症。
   -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会加速体内钠的排出,如果不注意补钠,容易引发低钠血症。
   - 饮食习惯:长期吃得太清淡,缺乏必要的钠盐摄入,也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 其他因素:频繁呕吐、腹泻,以及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可能影响体液平衡。

2. 危害:
   - 电解质紊乱可引发重度脱水和低钠血症,导致意识模糊、出冷汗、肌肉抽搐、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嗜睡等症状。
   - 对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调节水电解质的能力下降,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更高,病情恶化速度也可能更快。
   - 严重时,电解质紊乱可能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三、如何预防与应对电解质紊乱

1. 合理饮水:
   - 夏季应适量饮水,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
   - 饮水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

2. 调整饮食习惯:
   - 保持饮食平衡,不要过度控盐,尤其是老年人、运动量大的人。
   - 在饮食中适当摄入含钠食物,如咸菜、海带等,以维持体内钠的平衡。

3. 注意药物使用:
   - 在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应遵医嘱,注意补钠。
   - 避免长期或高频使用可能影响体液平衡的药物,或在使用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4. 关注身体信号:
   - 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信号,如头晕、乏力、肌肉抽搐等,及时就医检查。
   - 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5. 避免高风险行为:
   - 在高温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减少出汗量。
   - 避免频繁呕吐或腹泻,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四、总结与反思

电解质紊乱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实则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在广州这样的潮湿闷热地区,更应重视电解质的平衡与补充。通过合理饮水、调整饮食习惯、注意药物使用、关注身体信号以及避免高风险行为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电解质紊乱的风险,保障自己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对“健康”二字的理解方式。健康不是靠一次努力维持的,而是日常的点滴积累。我们应该学会适度摄取营养,倾听身体的反馈,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真正的健康,是细水长流,是对身体的尊重和理解。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