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8-29 09:32 |
街区公共性的探索——将消极空间城市缝隙转化为社区客厅 01. 源起:以“积木”重构城市想象 “城市积木计划”是由策展人张红雷发起的多元共创平台。该计划以阿尔多·罗西的“漂浮剧院”为灵感,通过建筑与艺术融合的形式,用“积木”创造临时场域,重构城市想象,探索公共空间的无限潜能。
▲ 场地鸟瞰图 © 存在建筑 在沈阳万象城37Lounge 3.0街区设计中,共创团队以日常之力诠释近景之然。简至一墙,回至一径,长至一苔 —— 日常即大道,近景即天地,共同打造一座自由生长的“积木岛屿”。 空间不仅是物理容器,更是人与生活相遇的“存在之境”:通过“盒而不同”的积木语法,拼接、组合、拆解出灵动的“微生活城市岛屿”,以连续、围合、停顿、转折的节奏重塑街区形态,编织建筑、艺术与生活场景的多维叙事。
▲ 37 Lounge 街区 © 存在建筑 设计完成悄然隐退,自然光影流转,亲切的尺度让公共性回归,人们漫步、停留、小憩,在层叠的空间中赋予其意义。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城市剧场,答案始终开放。如同本雅明所言,"城市的记忆存在于街角的偶然性中"。留驻于时间,留驻于每一次相遇的瞬间,让建筑、艺术与生活在此刻交织—它不仅是空间,更是流动的公共生活本身。 02. 微缩社区 37lounge街区项目位于沈阳万象城商业建筑群间的狭缝空间。设计将这个新置入的商业街区塑造为一个"微缩社区",各个店铺单元重构为有机整体。项目希望在有限用地内平衡商业效益与公共空间品质,最终将这个原本消极的城市缝隙转化为充满活力的社区客厅。
▲ 建筑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文化沙龙、艺术表演、快闪市集等各类正式与非正式活动持续激发着场所活力,将建筑、艺术与生活场景无缝编织,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公共空间缩影。建筑不仅是承载商业活动的容器,也成为了催化社会交往、培育社区文化的活性媒介。最终重塑并强化了原本利用率不高、缺乏活力的广场区域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03. 城市积木 生活岛屿 面对周边建筑形态与材质的复杂性,设计采用"积木聚落"的平面策略,以9个简洁几何体量构成空间组团。这些既独立又互连的体量形成渗透性边界,实现内外景观与活动的交融。
▲ 公共节点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规划引入"三个岛屿"作为空间锚点,整合体量群。中心主力店与半开放聚落形成复合结构,将传统线性商业街升级为多元体验的社区场所。这种群体组织方式重构了空间序列,创造出自由穿行与驻足互动的社区氛围。
▲ 广场 © 存在建筑
▲ 街道 © 存在建筑 04. 广场与街道 37 lounge街区在空间组团的基础上回应传统城市聚落,9个单体建筑相互错落、挤压、围合,通过扩张与收缩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广场与街道。
▲ 广场 © 存在建筑
▲ 街道© 在上行建筑 广场与街道为建筑内的商业经营和周围发生的公共活动事件创造了潜力。广场自然地成为街区的中心聚集场所,用于精心组织或自由即兴的活动。小体量的建筑群与周围庞大的建筑物形成反差,通过对街道尺度的控制,营造出亲密感。同时,檐下的街道,有效地遮挡了雨水和猛烈的阳光,鼓励人群停留,也便创造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 街道 © 存在建筑
▲ 聚落组团 © 存在建筑 05. 岛屿与小房子
▲ 建筑组团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岛屿 1
▲ 岛屿 1 建筑轴测图 © 住住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岛屿 2
▲ 岛屿 2 © 在上行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岛屿 3
▲ 岛屿 3 建筑轴测图 © 住住设计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06. 庆祝日常 我们希望在项目中根植一种日常性,给人们提供充足的公共空间,尺度宜人,允许人们漫无目的闲逛。街区中小店密布,可移动的街道家具、“未完成的设计”留给主理人自发使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寻觅中获得强烈的发现感,形成动态的街区记忆。
▲广场中休憩的人们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存在建筑 场地东侧原有的6棵树木被融合到设计中,通过设置景观亭子和休息节点,引导人们在树下停留、交谈。在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需要供暖的沈阳,当阳光穿过树叶,树影摇曳,这份自然安逸的美好,是室内空间无法复制的。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07. 容纳生长 项目希望街区能随着时间,在与各方参与者的互动中逐渐生长,因此我们了回避传统“庆典式”或“主题化”的快闪模式。基于场地特性,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建筑系统: 1)设计可灵活改造的局部形态; 2)制定标准化改造导则; 3)建立主理人自主更新机制;
▲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 街区主力店为背景的城市广场 © 存在建筑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这种自由框架的开发模式为商户提供了可持续的经营平台,使街区能够随着商业业态和文化活动的自然演替,有机生长。
▲ 首层平面图 © 在上行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非标商业街 项目地点:沈阳万象城三期广场 项目设计时间:2025 年 3 月-5 月 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 项目业主:沈阳万象城 业主团队:沈阳万象城推广部 艺术策划:张红雷 艺术团队:Nature Arts Group 设计团队: 在上行建筑工作室 / 温必福 陈睿 住住设计 / 林超 梅放 灯光顾问:秦章 执行落地:十方 摄影团队:存在建筑 文案编辑:陈睿,温必福,张红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