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27 17:30 |
有人说,贾宝玉根本高攀不起薛宝钗。薛宝钗博览群书,懂经济仕途,配得上一品诰命。贾宝玉不学无术,没有官职不走仕途,薛宝钗嫁给他,被白白糟蹋了。 真的要笑死了。先不说薛宝钗的博览群书,也不说宝玉是不是不学无术,只想问一下,薛宝钗要嫁给贾宝玉,是宝玉逼她的吗?要搞清楚,自始至终都是她主动的黏着宝玉,一直是她主动去争宝二奶奶的位置! 为了引出金玉良缘,宝钗莺儿主仆两个一唱一和的配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莺儿的话恰到好处的说一半留一半,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将宝玉的好奇勾起,却需要他自己去探索答案。 不过这还算好了,更露骨的话题是在第三十五回,莺儿打络子那次。
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消受这个词说得多轻佻?还消受主子奴才俩个。这不是拿着她们当粉头取乐子吗? 而且宝玉说的是,他常常和袭人说,他是在什么场景下和袭人说起这样的话题的? 想象一下,这样香艳的话语,是不是只能在他们夜半无人押亵时讨论的? 但是莺儿听了宝玉这样的话,一点也没觉得有啥不妥的,甚至还更加娇笑着兜售薛宝钗。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
话说莺儿这般行事到底是哪里学来的?反正不是薛姨妈,就是薛宝钗,再不然薛蟠也是有可能的,总归都是薛家的人。别家丫头再不会说出这样的调调来。 比如有一回,宝玉在黛玉处对紫鹃说了一句:“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黛玉一听宝玉拿紫鹃比作《西厢记》里的红娘,马上气哭暴走,慌得宝玉急忙道歉不止。
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 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
宝玉一句顽话,黛玉马上发作,这不是黛玉脾气不好,这叫自尊自爱。自己不尊重,别人怎么尊重你? 对比之下,薛宝钗的做法就很奇妙了。 莺儿在跟宝玉调笑时,宝姑娘正在外面竖耳偷听呢,直到听见莺儿要说出自己不为人知的好处时,才笑眯眯走出来打断。
(宝玉)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来得真巧啊,早一点来,莺儿就没办法透露出薛宝钗具有不为人知的好处了。晚一点来,让莺儿一下子说出来了那些好处,宝玉的好奇心就被满足了。那还怎么吊他的胃口? 看看薛宝钗主仆的这份姿态,很清楚到底是谁在高攀谁,是谁在引逗谁。难怪宝玉自觉消受不起呢。 哦,你问宝姑娘那隐秘的好处?不妨参考一下作者对多姑娘的描写:
“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棉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
言尽于此,自行领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