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丹书铁券”真能保命?朱元璋用34颗人头告诉你:绝对不可能![1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丹书铁券”真能保命?朱元璋用34颗人头告诉你:绝对不可能![1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7-14 19:38

咱们在电视剧里、评书里,肯定没少听过“免死金牌”这个词儿。大臣立下不世之功,皇上龙颜大悦,“咔嚓”一声,赐下一块金光闪闪或者乌漆嘛黑的牌子,再配上铿锵有力的一句:“赐尔丹书铁券,可免死罪!”

哎呀,那画面,感觉拿着这块牌子,以后就能横着走了,犯啥错都能保命。
这东西,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学名就叫做“丹书铁券”,就是用红色或金色的字(丹书),写在铁板或镶在铁板上(铁券),象征着皇上给予的最高承诺。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保险?感觉比买啥保险都靠谱。这种“免死”的传说流传了千百年,特别是提到那些开国功臣,好像有了它,就等于有了护身符,连皇帝都得让三分。
但是!历史的真相,远比你我想象的残酷得多。
尤其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里,这块传说中能“免死”的神牌,非但没能成为功臣们的护身符,反而更像是一张华丽丽的催命符、甚至是自投罗网的认罪书!朱元璋的“大礼包”

时间来到公元1370年,朱元璋坐在他那刚打下不久的奉天殿龙椅上,心情无比舒畅,大明王朝成立第三年,开国大典的硝烟似乎还没散尽,北元势力虽然还在威胁,但基本盘算是稳了。
这一年,老朱决定干一件大事:论功行赏,而且是超大手笔地赏!他要给那些跟着自己一路拼杀,从放牛娃、和尚、叫花子到打下偌大江山的兄弟们,一份最重的厚礼:丹书铁券。
这次封赏规模很大,像我们熟知的徐达、李善长、李文忠、冯胜、邓愈、常遇春(此时已去世,由其子常茂受封)等六位功劳顶天的公爵,还有二十八位侯爵,都拿到了这份沉甸甸、金灿灿(实物其实是铁质,嵌金字或朱砂字)“荣耀凭证”。

想想那场面,功臣们捧着这象征着最高信任和荣誉的铁牌子,心里该多么激动,感觉身家性命和子孙富贵都有了着落。
朱元璋看起来也很大方,在颁布铁券时宣布:“你们为国家立下大功,赐予此券。若犯死罪,可以免死一次,儿子(或孙子)可以免死一次!”
哇哦!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免死两次!一次给自己,一次给子孙。这简直就是保命护身符 plus 版本!
但是且慢,朱元璋的精明和算计,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怎么可能真的给出一个无条件的“免死金牌”呢?这铁券的文字,那可都是他授意,翰林学士们字斟句酌搞出来的“制式合同”。

这份“合同”的核心优惠(免死)条款,前面加了一个极其致命的限制条件,刻在铁券上的明文规定是:“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一死,子免一死”。
划重点了!请死死记住这两个字:谋逆不宥(yòu)!“宥”就是宽恕、赦免的意思。
“不宥”就是绝不饶恕、绝不赦免!再配上“谋逆”,这个在中国古代皇帝心里最敏感、最痛恨、威胁最大的头号死罪。
这短短的六个字,才是朱元璋丹书铁券真正的核心和杀招!
它就像一把悬在功臣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是“谋逆”?说穿了,解释权完全在皇帝朱元璋一个人手里。

想杀你的时候,你稍微有点不听话、有点结党营私的小动作、甚至你功劳太大威望太高让皇帝感觉不安全了,皇帝一句话,都可以轻松把你的行为定性为“谋逆”!
一旦被扣上“谋逆”的大帽子,对不起,你怀里那块刻着免死的铁券,瞬间就成了废铁一堆!皇帝要杀你,那叫名正言顺,替天行道,铁券上白纸黑字(其实是红字或金字)写着呢,“谋逆不宥”!
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他给了你荣华富贵,给了你免死铁券的最高荣誉,但同时,也亲自把勒紧你脖子的那根绳索,巧妙地系好了活扣。

铁券带来的安全感是虚幻的,它的真正作用,似乎是用来提醒功臣:皇帝随时可以拿走你的一切,包括性命。
而且,这铁券本身还会变成一个诱饵。
拿着这牌子,感觉安全了,行为是不是就敢稍微放肆一点?有没有可能引起皇帝的警惕?或者犯了别的罪,比如贪赃枉法、擅权什么的,皇帝算不算旧账?这些都在朱元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里。
一场看似荣宠无边的铁券大派送之后,等待着这三十四位开国元勋的,并不是安享富贵,而是一场伴随着老朱对皇权稳固极度焦虑的血雨腥风。

这场风暴将无情地验证那句铁律,在绝对皇权面前,什么免死铁券,不过是一块漂亮的铁疙瘩。铁券下的“谋逆”陷阱
拿到铁券的开国功臣们,最初可能还真以为后半辈子稳了。可他们没想到,老朱的“免死套餐”里藏着最狠的一招:谋逆不宥。
这就像给你一把伞,但明说“下雨不保”,而朱元璋,恰恰是那个能随时“呼风唤雨”的人。

胡惟庸案就是个经典例子。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控谋反,老朱直接掀桌子清算。
李善长,开国六公爵之首,拿着“免二死”的铁券,全家七十多口人,愣是一个没跑掉,全被拉到菜市口砍了头。
为啥铁券没用?罪名是“知逆不报”,这不就归到“谋逆”大类里了吗?铁券上白纸黑字写着“谋逆不宥”,老朱杀得理直气壮:“天要杀你,与我何干?”
紧接着蓝玉案更狠。大将蓝玉被剥皮实草,他的铁券被直接钉在人皮上示众。

牵连进去的常茂(常遇春之子)、傅友德这些侯爵,手里捏着铁券,照样被抄家灭门。你猜罪名是啥?还是谋反。
就连“误杀”都成了套路。永嘉侯朱亮祖在广东横行霸道,朱元璋把他父子俩抓到南京。明明有铁券不能直接砍?那就“惩戒一下”,结果活活用鞭子抽死。
事后老朱还假惺惺写祭文:“哎呀,朕本意是教育,谁知他俩身子骨这么弱!”

最冤的属宋国公冯胜。女婿周王朱橚被朱元璋收拾后,冯胜就上了“危险名单”。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刚死,冯胜被召回南京。没罪名、没审判,直接一杯毒酒赐死。铁券?在老朱眼里,那就是块铁皮。幸存者游戏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上台,接着叔叔朱棣造反夺 权(靖难之役)。这新一轮洗牌,让剩下的铁券家族又遭了殃。
刘伯温的小儿子刘璟就是个典型。他爹刘基(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张良”,死后老朱为表歉意,特意赐刘璟丹书铁券。
结果朱棣夺位后,刘璟坚决不合作,直接怼朱棣:“殿下百年后,逃不得一‘篡’字!”朱棣气得把他下狱折磨致死。铁券?朱棣眼皮都没抬,新皇帝可不认旧账。

徐达家族更惨。长子徐辉祖铁了心保建文帝,朱棣进南京后,他躲进祠堂不出门,还亮出铁券示威。朱棣没敢公开杀他,却削了他的魏国公爵位,把他幽禁到死。
三子徐增寿暗中帮朱棣,反被建文帝当殿捅死,亲兄弟俩,一个铁券也没救成。
长兴侯耿炳文是朱元璋留下的老将,曾带兵对抗朱棣。朱棣登基后没立刻动他,但第二年就让人 弹劾他“僭用龙凤服饰”(又是谋逆擦边球),逼得他自杀。
三十四家铁券勋贵,熬过朱元璋屠刀又躲过靖难清算的,只有两家。

汤和,主动交兵权回老家养老,朱元璋看他识相才放过;华高,死后无子,铁券直接埋进坟里,反而“安全”了。
其他人?要么死在老朱手里,要么栽在朱棣手里。丹书铁券?不如说是“全家上路通知书”。铁券真相
为什么这些“免死金牌”反而催命?根本在于:铁券的最终解释权,永远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的设计堪称“阴险”。
所有铁券都刻着“除谋逆不宥”,而“谋逆”的定义全凭皇帝一张嘴;每五年要上交铁券核对,稍有破损立刻作废;想杀你时,“贪污”“逾制”全升级成“谋反”,铁券秒变废铁。

连明朝人都看透了。朱升,那个给朱元璋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在辞官时跪求朱元璋:“我儿子将来要是犯法,求您赐个全尸就行!” 他儿子朱同后来卷入蓝玉案,果然被赐自尽。
死前他对着铁券苦笑:“父亲早说了,这玩意儿是帝王权术的遮羞布。”
丹书铁券从来不是护身符,而是帝王心理的试纸,当皇帝觉得你功高震主、威胁皇权时,别说一块铁,十块金砖也保不住脑袋。34颗人头的历史回响
回看朱元璋那34块金光闪闪的丹书铁券,活到善终的只有2家,其余32家非死即废,牵连的人头早已成千上万。

李善长全家血溅刑场、蓝玉的人皮上钉着铁券、冯胜无声无息被毒杀、刘璟宁死不屈惨死狱中……这些开国元勋用生命印证了一个真理:在绝对皇权面前,免死承诺不过是句漂亮的空话。
下次再看到电视剧里掏出“免死金牌”的桥段,你大可以冷笑一声,真正的历史剧本里,这玩意儿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催命符,限量发售,先到先死。”

姜谷粉丝 2025-07-14 19:50
“丹书铁券”真能保命?朱元璋用34颗人头给出答案
丹书铁券的起源与发展
丹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它最初版本是用丹砂书写,券体以铁制成,所以获名丹书铁券,后来上面的字被改用为金字,又有了免死金牌的别称。

丹书铁券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时期,不过当时它还没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是刘邦为笼络朝臣而首创,承诺给获得券者及其子孙后代安享荣华富贵,但实际上刘邦后来清算功臣,很多获券者及其子孙获罪甚至被处死,承诺大多未实现。

到了北魏时期,丹书铁券有了护身符的作用,可以减轻罪行。南北朝时期,它才有了免死的权限,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死金牌。隋唐时期,变为金书铁卷,皇帝会给开国元勋、中兴之臣、宠臣、宦官等恩赐铁卷。

朱元璋时期丹书铁券的颁发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重赏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在洪武三年一口气送出34块丹书铁券,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位功臣基本上人手一个。这些功臣们对丹书铁券十分看重,拿到的人将其供在家里,有些大臣还会向客人展示,就连决意辞官的朱升,在辞官之前还想给自己家人求一个。

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仿造丹书铁券,命匠人在每个丹书铁券的背后刻上对应功臣的功绩,还在赏赐给功臣的时候将其一分为二,以便以后在使用的时候查证真假。

朱元璋时期获券功臣的下场
虽然丹书铁券有免罪、免死的特权,但在朱元璋时期,很多时候不但不能免死,反而成了催命符。

廖永忠:朱元璋拿下天下后,廖永忠制造事故淹死小明王,为朱元璋清除称帝障碍,但他擅自做主的行为让朱元璋不满。洪武八年,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成为朱元璋除掉的第一位有金书铁卷的功臣。
朱亮祖:朱亮祖是元代旧将,跟随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他犯了杀人罪,金书铁卷本可救他性命,但朱元璋让人打他50鞭子,鞭子还没打完他就被打死了。
胡美:1384年,他带着女婿擅自入宫看望女儿,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偕同其女婿扰乱宫禁为由,将胡美和其女婿赐死,其行为有谋逆之嫌3。
李善长: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功臣,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招纳人才,被比作张良,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朱元璋称帝后封他为左相国,赐予可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券。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赐死李善长并判处诛九族,李善长拿出御赐的丹书铁券保命,朱元璋却让他看清上面的字,原来丹书铁券谋逆不宥,他最终全家70余口人都未能幸免。
蓝玉及相关功臣: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凉国公蓝玉意图谋反为由将其赐死,随后以蓝玉案为契机,将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在内的二公、十三侯、二伯除掉,颍国公傅友德没有犯罪,也被朱元璋逼死。
丹书铁券并非完全无用
不过,丹书铁券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站在建文帝一边,深受建文帝重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代建文帝后,徐辉祖不肯拜见朱棣,朱棣扬言要杀他。徐辉祖拿出父亲传下来的丹书铁券,朱棣考虑到自己上位名不正言不顺,若此时杀死徐辉祖,会违背先帝意愿,更难服民心,于是放过了他。

总体而言,朱元璋时期获丹书铁券的34位功臣中,大多数被朱元璋杀掉,说明丹书铁券的免死作用有限,皇帝若想杀人,即便有丹书铁券也难以保命,它更多时候是皇帝用来收买人心的手段,最终解释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jjybzxw 2025-07-14 20:33
免死金牌?催命符!

在古装电视剧和评书中,“免死金牌”常常作为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保命符出现。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远比这些文艺作品所描绘的要残酷得多。特别是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手中,“免死金牌”——学名“丹书铁券”——非但没有成为功臣们的护身符,反而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丹书铁券的“荣耀”与“陷阱”

荣耀背后

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成立第三年,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心情无比舒畅。他决定论功行赏,给那些跟随他一路拼杀的兄弟们颁发丹书铁券。徐达、李善长、李文忠等六位公爵和二十八位侯爵都拿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耀凭证”。这看似是一份无上的荣耀,象征着皇帝给予的最高信任和荣誉。

陷阱初现

然而,朱元璋的精明和算计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怎么可能真的给出一个无条件的“免死金牌”呢?丹书铁券上刻着“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一死,子免一死”。这短短的六个字,才是朱元璋丹书铁券真正的核心和杀招。它像一把悬在功臣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谋逆”的定义与皇帝的权力

“谋逆”的模糊性

“谋逆”是一个极其模糊且敏感的概念。在皇帝心中,它是最痛恨、威胁最大的头号死罪。而“谋逆”的解释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朱元璋一个人手里。这意味着,只要皇帝想杀你,你稍微有点不听话、有点结党营私的小动作,甚至只是功劳太大、威望太高让皇帝感觉不安全,都可以轻松把你的行为定性为“谋逆”。

皇帝的绝对权力

在绝对皇权面前,丹书铁券的“免死”承诺变得脆弱不堪。朱元璋通过“谋逆不宥”的条款,巧妙地把勒紧功臣脖子的绳索系好了活扣。他可以随时以“谋逆”为借口,剥夺功臣的生命和一切荣耀。

铁券下的血雨腥风

胡惟庸案与李善长的悲剧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控谋反,朱元璋直接掀桌子清算。李善长作为开国六公爵之首,手里握着“免二死”的铁券,却全家七十多口人全被拉到菜市口砍了头。罪名是“知逆不报”,轻松归到“谋逆”大类里。铁券上的“谋逆不宥”成了朱元璋杀人的尚方宝剑。

蓝玉案与更多悲剧

紧接着的蓝玉案更是惨不忍睹。大将蓝玉被剥皮实草,他的铁券被直接钉在人皮上示众。牵连进去的常茂、傅友德等侯爵,手里捏着铁券也照样被抄家灭门。甚至“误杀”都成了套路,永嘉侯朱亮祖被活活抽死,朱元璋还假惺惺写祭文表示歉意。

铁券的真相与历史的回响

铁券的真相

丹书铁券从来不是护身符,而是帝王心理的试纸和权术的遮羞布。当皇帝觉得你功高震主、威胁皇权时,别说一块铁券,十块金砖也保不住你的脑袋。铁券的最终解释权永远在皇帝手里,而“谋逆”的定义全凭皇帝一张嘴。

历史的回响

回看朱元璋那34块金光闪闪的丹书铁券,活到善终的只有两家,其余32家非死即废,牵连的人头早已成千上万。这些开国元勋用生命印证了一个真理:在绝对皇权面前,免死承诺不过是句漂亮的空话。

因此,当我们再次在电视剧中看到“免死金牌”的桥段时,不妨冷笑一声,想起这段残酷的历史真相。真正的历史剧本里,“免死金牌”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催命符”,限量发售,先到先死。

中宜宜九磷宜 2025-07-15 06:36
虽然丹书铁券有免罪、免死的特权,但在朱元璋时期,很多时候不但不能免死,反而成了催命符。


查看完整版本: [-- “丹书铁券”真能保命?朱元璋用34颗人头告诉你:绝对不可能![1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