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7-14 10:45 |
1986年2月,菲律宾的一场「人民力量革命」,将总统马科斯和他的夫人伊美黛,赶出了他们奢华如皇宫般的住处。 这对犯下了史上最大贪污案的夫妻,只能仓皇逃往美国夏威夷,伊美黛家中数不胜数的财富和她3000双名牌鞋子也由此被曝光。 然而,只在短短五年之后,这位充满野心的前第一夫人,竟然又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菲律宾。
在她的扶持下,她的儿子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小名邦邦)甚至戏剧性地成为了菲律宾总统,让马科斯家族成功从流亡者「复辟」成了执政者。 如今,95岁的伊美黛,仍然带着「铁蝴蝶」的称号,操控着菲律宾政坛。 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全球第一女独裁者——伊美黛的暗黑童话故事。
铁蝴蝶的暗黑童话 这张婚纱照中,面容姣好、眼神中又不乏坚毅的女性就是年轻时的伊美黛,而站在她身边的,自然是她的老公,独裁统治了菲律宾20年的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 表面上听起来伊美黛不过是前总统马科斯身后的女人,菲律宾的前第一夫人。 但事实上,伊美黛还有个别号The Kingmaker---国王制造者,也就是说是她一手将马科斯推上了总统的宝座,她可能才是菲律宾真正的掌权者。
在伊美黛的讲述中,她的前半生,就像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1929年出生于菲律宾农村乡下,8岁时母亲因肺炎而去世,父亲是一位律师,后来再娶,她也有了一同长大的同父异母手足。 伊美黛青春期时,父亲的事业遇到困境,家道中落,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优渥的生活环境,这也埋下了她日后对财富与权力的无限渴望。 伊美黛从小聪明伶俐、拥有过人的美貌和一副好歌喉。当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同时拥有姣好的容貌,故事往往会变得精彩起来。
1949年,她参加菲律宾塔克洛班的一个地方选美比赛,并成为获胜者,被称为「塔克洛班的玫瑰」(Rose of Tacloban)。 1952年,从塔克洛班圣保罗学院毕业后,伊美黛只身闯荡马尼拉,成了一名歌手,并迅速吸引了马尼拉许多政界、商界精英的目光。 1954年4月,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白马王子费迪南德·马科斯。
马科斯比伊美黛大12岁,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律师、众议员,而他自己当时也在菲律宾众议院任职。 马科斯宣称自己是「菲律宾获得最多荣誉的战争英雄」,二战期间足足拿了33枚战争勋章,是前景一片光明的政治新星。 而年轻时的伊美黛美的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初次见面短短20分钟后,马科斯竟然就向伊美黛求婚了,渴望得到爱的伊美黛也一口答应下来,11天后两人光速结婚。
婚后,马科斯进入参议院,接连升官,到1962年时马科斯已经做到了参议院议长。 马科斯本来是菲律宾自由党政治人物,但由于没有被自由党提名参选总统,他便改投国民党参与总统竞选,竞选期间,伊美黛还在一旁唱歌为丈夫助选。 1965年,马科斯凭借清新年轻的形象成功当选菲律宾第10任总统,然而这亨通的官运却并没能让伊美黛开心。
作为菲律宾第一夫人,伊美黛备感压力,甚至因为无法适应种种公开的政治活动精神崩溃,短暂住进了纽约疗养院。 马科斯知道后分外心疼,表示他愿意为了伊美黛放弃一切,不当总统也没问题。 而这番表态彻底改变了伊美黛:深受感动的她,渐渐领悟了自己的责任所在,想尽办法劝说自己接受第一夫人的身份,从此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
因为马科斯要提防国内政变、不方便出国,伊美黛就代替丈夫拜访其他国家,进行各种外交活动。 十年内,伊美黛访问了33个国家,和各国领导人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甚至间接协调了民主国家与独裁国家之间的矛盾,伊美黛为此还曾自称是「推动冷战结束的人」。 在外界的评价里,叱咤政坛的伊美黛有一个「铁蝴蝶」的外号,「铁」既代表了她的刚强,也代表了批评者讽刺她铁石心肠。
而「蝴蝶」二字,则是来自伊美黛钟爱的菲律宾国服女装「特尔诺」。 这种圆领短袖连身裙,腰身细、裙摆宽,两袖挺直略高出肩膀,看起来好像蝴蝶翅膀的形状,所以也被称为是「蝴蝶服」。 像这样的衣服,伊美黛拥有数百件,还命人按照颜色分好了类,这样出访不同国家时,就可以选择对应的代表色来穿搭。
不得不说,故事讲到这里,这对金童玉女的爱情真的很像完美的童话。每次伊美黛出国访问期间浪漫的马科斯都会给她一幅自己的画像,上面写满了情话。 面对镜头,伊美黛幸福地表示,「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不好的回忆。」 然而现实真的像伊美黛说的那样吗?2019年,导演劳伦.格林菲尔德拍摄了一部名为《大权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的纪录片,在这个版本的讲述中,伊美黛的故事完全翻转成了一部暗黑童话。
片中,伊美黛多年的好友讲述说,马科斯根本不是什么纯情好男人,他非常喜欢拈花惹草,即使是婚后也不曾改变。 某次伊美黛在床底下放了录音机,录下了马科斯与情人的声音,由此有了丈夫偷吃的证据。 一开始,伊美黛还很伤心,可很快她就幡然醒悟:丈夫的不忠,完全可以被用作威胁他的把柄呀!从此,伊美黛性情大变,每次有需要的东西就会说「那我们来听听录音带吧」。
而伊美黛奢侈的一面,也渐渐暴露出来。 六七十年代,在1/3菲律宾人民每天只能靠不到1美元过活的时候,伊美黛就拥有了170个海内外的银行账户,她穿金戴银,在全球各地疯狂砸重金购物。 谈笑间,伊美黛就能买下在巴黎喜欢的珠宝店,去一趟纽约都要收购好几栋大厦。 马科斯说了一句「我很懂赚钱,而你很懂花钱,你会买美的东西」,于是伊美黛买起东西来就更有动力了,米开朗基罗、毕加索、梵高的数百幅名家画作,统统被收进二人位于马拉坎南宫的寝室里。
全菲律宾人民都知道,伊美黛的家中珍宝无数,光名牌鞋子就有足足3000多双。 但伊美黛本人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反而经常开玩笑说「伊美黛的衣柜里没有尸体,只有漂亮的鞋子。」甚至在自己生日时,还做了些子糕点招待宾客。 更惊人的是,3000双鞋子还不是伊美黛最奢侈的行为。
某次,伊美黛在肯尼亚出行时看到了非洲动物,出于纯粹的喜欢,她就像是在巴黎买服装一样,立刻准备下单订购,对外宣称的口号是,要让菲律宾也成为这些野性动物的天堂。 尽管当时肯尼亚已经通过了禁止野生动物跨国交易的法令,但伊美黛笃信的钞能力,还是让她梦想成真了。 没人知道她究竟花了多少钱,最终竟然真的在菲律宾的一个小岛上,靠走私拥有了自己的小型非洲动物园。
讽刺的是,伊美黛一次都没有去过那里,只留下了岛上的居民日日夜夜地遭受着折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和系统的管理规划,野生动物们缺乏食物,只能蚕食岛民种植的农作物。 看护人员也没有任何经验,动物们生了病无法医治,伤口腐烂渐渐生蛆。近亲繁殖的长颈鹿,甚至出现了脖子明显变短的基因缺陷。 那么伊美黛如此这般任性的资本,究竟是从何而来呢?答案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独裁和腐败。
被驱逐的马科斯家族 1965年12月到1986年2月间,费迪南德·马科斯一直任菲律宾总统,他统治菲律宾的时间长达20多年。 1965年到1969年是马科斯的第一个任期,1969年底,马科斯在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成为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总统。 1972年9月23日,马科斯宣布菲律宾进入戒严状态。1981年,马科斯再度连任,展开第三届任期。
在第一个任期内,马科斯的口碑还相对不错,他提出要重整军队与警察队伍、改善农村基础建设、实行土地改革计划。 然而几年过去,几十个浩大的项目,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草图上。 从1966年到1971年,菲律宾官方报告上的失业率从7.2%下降到5.2%,可实际上贫困却在进一步加剧,只有马科斯家族的钱包越来越鼓。
菲律宾政府的调查显示,马科斯家族从菲律宾中央银行里窃取了5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的资金,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的政府盗窃案。 要知道,马科斯在当上总统前,总财产只有3万美元,做总统的年薪也就只有1.3万美元,100亿美元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 这些偷来的钱除了用在伊美黛身上,还被用来贿选,马科斯就这样靠买票作票,成为了菲律宾史上首位连任成功的总统。
外界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其实第一夫人伊美黛才是幕后的掌权者。 毕竟伊美黛与穆阿迈尔·卡扎菲、菲德尔·卡斯特罗等权倾一时的领导人物都关系良好,更和数任美国总统包括尼克松、里根,以及无数美国高官都颇有交情,不仅人美会说话,送起礼来也是毫不手软,是冷战高峰时期最活跃国际的第一夫人之一。 70年代,她还出任了首都马尼拉首长,在菲律宾是仅次于马科斯的第二号人物。
可这样混乱的统治,是注定不可能长久的。1960年代末,菲律宾国内贫富差距加大、暴力泛滥、马科斯任人唯亲,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性都开始走向下坡路。 1969年,菲律宾国内出现了反政府的军事力量---新人民军,他们与菲律宾共 产 党合作,渐渐成为菲共的游击组织,宣布要以武装革命推翻政府,实施社会主义。 1972年,马科斯为了压制民怨宣布戒严,还独揽了行政立法、军事、财政大权,宪法被修改,国会参、众两院被改为完全由马科斯势力控制的单一立法机构---国民议会。
媒体被压制,马科斯甚至四处悬挂自己的照片,搞起了个人崇拜,使用暴力打压政治反对派,反对 党领袖艾奎诺二世随即被捕入狱,而这也为日后马科斯家族的倾颓埋下了一颗雷。 1975年4月,在狱中的艾奎诺宣布绝食,以抗议军事审判的不公正。40天后,艾奎诺的体重从54公斤降至36公斤。 7年的牢狱生活还让艾奎诺两度心肌梗塞,1980年3月,在美国的干预下,艾奎诺终于获得马科斯政府的准许,与妻子儿女一同流亡美国保外就医。
流亡美国期间,艾奎诺仍然努力想要回到菲律宾。三年之后,碍于社会舆论和美方施压,马科斯勉强同意让艾奎诺二世回菲律宾。 就这样,1983年8月21日,艾奎诺经台湾搭乘中华航空公司的班机返回马尼拉,准备参加议会选举。 他心里清楚,这次回国不可能无事发生,他猜想他可能会被押解原机送回,可能会被拘留关进军营,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想一生流亡海外,他要为他的后半辈子赌一把。
快到马尼拉时,艾奎诺还特意进入飞机卫生间穿上了防弹衣,笑着对记者说:「如果有人向我身体射击,我不怕。但如果向我头部射击,我就完了」。 结果一语成谶,一切都是三、四秒之间发生的事情:在艾奎诺步行准备走下飞机阶梯时,枪声响了起来。 艾奎诺被人开枪击中头部身亡,年仅51岁。机场警察立刻枪毙了凶手,并拘捕了多名疑凶,然而至今没能查明主谋。 据传,伊美黛年轻时曾与艾奎诺有过一段感情,也因此被人怀疑是艾奎诺遭到枪杀的幕后指使者。
在艾奎诺离开菲律宾的这几年里,戒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在变本加厉。 马科斯为了打压异己、巩固权力,迫害了七万名民主人士入狱,三万五千人遭到刑罚,三千两百多人遭到谋杀。 在戒严中,马科斯多次以扫除共 产 党的名义,抓捕平民,并多次逮捕政治犯。 那些受害者里,有许多人遭受到性侵,甚至有狱卒懒得看守「犯人」,直接跳过司法程序把犯人枪决,然后随意处置尸体。
1980年,喜爱电影的伊美黛打算在马尼拉办国际电影节,并通过了一项2.5亿美元的预算案,计划在菲律宾文化中心旁边盖一栋马尼拉电影中心。 工程在1981年开工,为了赶上1982年1月的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总共雇用了超过4千名工人,每天3班倒,24小时不停赶工。 1981年11月17日凌晨3点左右,因为脚手架倒塌,数百名工人坠落并被困在快干水泥中。
然而,为了避免丑闻,伊美黛禁止媒体报道,救援人员也被延迟进入现场,甚至还要求现场工人往事发地点倒入更多水泥,最终168人在硬化的水泥中,不幸遇难,连尸骨都没有被挖出来。 而像这样的肮脏行径,马科斯家族还做过很多。有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关于马科斯战时功绩的故事,大多数也都是编的。 马科斯声称自己在二战期间拿到了33枚勋章,但只有金十字勋章和杰出服务之星跟他有点关系,还都是被授予给马科斯上级的。
而这一次,艾奎诺回国后的死亡,彻底点燃了菲律宾积攒多年的民怨。 在艾奎诺离世三天后,艾奎诺的妻子科拉松从美国返回菲律宾,一周后含泪与200万民众一同参加了艾奎诺送葬悼念游行,从此成为反对派领袖,菲律宾国内更是涌现出大量反对马科斯政权的集会行动。 1985年11月,马科斯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宣布将于1986年2月7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不想艾奎诺的妻子科拉松,竟获得了菲律宾反对派的一致推荐而参选总统。马科斯再次利用权力在选举中舞弊,国民议会只得在压力下宣布马科斯以150万票的优势当选。 2月16日,全部50名反对派议员提出抗议,菲律宾人民也拒绝接受结果,称科拉松才是真正的获胜者。 在马尼拉,大约有100万人走上街头举行抗议集会。很快,马科斯政府内部开始瓦解,副参谋总长菲德尔·拉莫斯倒戈了,一些高官也纷纷提出辞职。
2月25日,艾奎诺遗孀科拉松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劳雷尔就任副总统。马科斯见状,也自说自话地举行了总统就职仪式。 但其实他也清楚自己大势已去,赶紧向美国驻菲大使求援,最后坐着美国政府派来的直升机,带着伊美黛和子女以及三百箱财物,一起逃到了夏威夷。 2月25日深夜,百万人民包围了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坎南宫。
当他们得知马科斯全家已经仓皇逃亡、这长达20年的独裁统治结束了时,怒气裹挟着他们一股脑冲了进去。人们想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被总统官邸里极尽奢华的景象惊呆了。 伊美黛来不及带走的皮草、礼服、香水和名牌包堆积如山,甚至还有一件防弹胸罩。 珠宝更是数不胜数:150克拉的波斯红宝石、粉红色的25克拉罕见钻石,还有市价可抵8栋校舍的钻石皇冠...
那时,伊美黛留下的3000双名牌鞋子,连带着红丝绒地毯、水晶吊灯、超豪华浴池,一起成为了马拉坎南宫的著名景点。 尽管史学家 玛丽·比尔德说这些鞋子数量的真实性待 考,但这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1989年9月28日,马科斯因为心脏病发作,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去世,终年72岁。
隔年,1990年,伊美黛在纽约受审。她被控挪用菲律宾国库中的2.22亿美元,用于购买珠宝、艺术品和曼哈顿黄金地段的房地产。 法官裁定交保需要500万美元,此时伊美黛竟然哭起穷来,还是靠朋友帮忙付清了保费。 然而惊呆了美国检察官的是,尽管种种证据堆满了整个房间,最终陪审团员却一面倒地认为伊美黛的罪名不成立。
陪审团同意了律师所辩护的「伊美黛唯一的罪过只是无条件地支持着深爱的丈夫」,以及虽然她是世界级大买家,但「爱买鞋子并不构成犯罪」。 在伊美黛61岁生日当天,她获判无罪,热泪盈眶地表达了「对美国陪审团制度无限敬重」。随后,她在1991年获准返回菲律宾。 或许比起翻案来说,接下来的剧情更加神奇吧:在伊美黛的操作下,马科斯这样一个靠暴力手段推行独裁政治、贪腐无度的家族,竟然又重新回到了权力巅峰。
历史卷土重来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伊美黛的卷土重来并不是悄无声息的,而是大张旗鼓的。 在她返回菲律宾之前,还通过电台举行了一次有奖征答:参与的听众,只要猜中她返乡的日期,就可以获赠一双伊美黛的鞋子。 很快,十万封明信片如雪花般飞来,幸运的中奖者,真的获得了她亲手相赠、从脚上脱下的缀有珍珠的白色高跟鞋。
伊美黛骄傲地表示:「伊美黛的鞋派上好用场了」。她还说,自己像灰姑娘一样回来了,希望菲律宾政府能把那些鞋还给她,好让她义卖赈济在自然灾害中失去家园的灾民。 伊美黛的儿子邦邦似乎也继承了母亲的这般「心气」:回国时,因为不想丢脸,邦邦问朋友要钱,买了头等舱的机票。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伊美黛有一套自己的说法,她说:不是他们逃到美国的,而是被美国骗出去的;
菲律宾如今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而是因为马科斯家族被政敌艾奎诺家族抹黑了,导致共 产 党上位,把国家弄得一团糟。 不过现在没事了,因为她和儿子回来了,他们是屹立不倒的生存者。 1992年,伊美黛参加总统大选,在七名候选人中名列第五。邦邦在同一年,当选为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的国会议员,也就此成为了「复兴」马科斯家族的核心。
菲律宾政治本来就是以家族联盟和地方势力为基础的,于是邦邦把重心放在了北部传统势力范围内。 先是连任了两次北伊罗戈省省长,接着在2007年再度在北伊罗戈省第二选区当选众议员,2010年更是成功当选参议员。 在职期间,邦邦始终拒绝为他父亲执政期间侵犯人权的措施而道歉,反倒是批评当年的受害者,说「其实他们不想要得到道歉,他们只想要钱。」
2016年,邦邦参选副总统,这是他8岁时伊美黛就已经给他规划好的路径。伊美黛曾说:「我们决定让邦邦先当副总统就好,如果上帝保佑,再当总统。」 结果那一年,邦邦以26万票的差距输给了代表自由党的莱尼·罗布雷多。马科斯家族自然不服,称选举出现了舞弊行为,向法院申请再审副总统选举。 同时,他们也清楚判决结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于是又弯道超车,开始用过去贪污挣来的钱,扶持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参选总统。
这个杜特尔特也可以称得上是奇葩,他曾在竞选集会上夸耀自己的性生活能力,还在电视节目中无口遮拦地辱骂罗马教皇。 2015年11月,教皇弗朗西斯访菲导致了马尼拉交通拥堵,杜特尔特调侃说「从酒店到机场,花了5小时的时间。 他们说是因为教皇。我想打电话给教皇说:去你的,你回去吧,别来这里访问。」菲律宾是天主教国家,你可以调侃政客商人,但冲教皇说脏话,这无疑是犯了大忌的。
竞选期间,杜特尔特还谈起了1989年他担任达沃市市长时,达沃市监狱发生的一场暴动。 他说在看到一名澳大利亚女传教士的遗体被抬出来时,他很生气,监狱里的囚犯会强迫所有女人,「我很生气她被强迫了。她长得太漂亮了。我当时想,要上也得市长先上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底线的人竟然在2016年成功当选菲律宾总统了。
当选总统后,杜特尔特大方承认接受了马科斯家族的资助,还说自己的父亲曾是马科斯政府阁员,大赞马科斯是「史上最好总统」,并插手撤换最高法院法官,甚至完成了伊美黛多年来的愿望:获准马科斯下葬马尼拉英雄公墓。 可这位被马科斯家族捧到台前的总统,又为菲律宾带来了什么呢?杜特尔特上任后推行铁腕禁毒政策,他曾疯狂地表示,有枪的民众可以击毙拒绝被带到警察局的毒贩。 如果毒贩用刀枪威胁民众,民众也可以击毙他们。他说:「民众可以随时报警,如果有枪的话也可以自己动手,我支持你。毙了他,我会给你颁奖。」
于是短短五个月内,菲律宾有超过5800人因为这场「反毒战」而丧生,这中间当然也包括很多无辜者。 到了2025年3月7日,国际刑事法院签发了对杜特尔特的逮捕令,杜特尔特被控在任达沃市长及菲律宾总统期间,犯下危害人类罪,罪行包括谋杀、酷刑和强暴。 3月11日,杜特尔特被菲律宾警方逮捕,并于当晚通过包机被押送至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等待审判。
多年来,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关系也由「盟友」转变为了「死敌」,在混乱的菲律宾政坛内,马科斯家族很快又占据了高位,而伊美黛自然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1995年,伊美黛在她的家族辖区莱特省赢得了国会席次。2010年,伊美黛当选国会众议员,2013年连任众议员,在票仓北伊罗戈省拿下超过88%的选票。 2018年,菲律宾法院判伊美黛7项贪污罪成立、刑期累计至少42年,然而宣判当天,伊美黛都没出庭,只是找来了律师团队要求重新审议,至今未入狱服刑。 直到2019年,伊美黛才正式退休,结束了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2022年6月30日,伊美黛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入狱了,她的儿子邦邦甚至也都不必在乎他向法院申请再审副总统选举的结果如何了。 因为邦邦以59%的得票率,在2022总统大选中击败一众对手,成为了菲律宾第17任总统。 邦邦这次的得票率,不仅领先时任菲律宾副总统莱妮·罗布雷多将近30%,更是打破了菲律宾民主化以来的纪录。
在整个竞选过程中,邦邦非但没有避讳父亲马科斯的政治污点,反而大力推广他父亲的统治方式,试图把那段独裁统治时期包装成「和平与繁荣的黄金时代」。 他说父亲在越战态度上支持美军,在反 共议题上拥戴美国,这才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援助,得以在菲律宾施行各项土地改革政策,造路造桥、兴建文化中心、剧院等大型公共建设,为菲律宾带来现代化。 如果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不得不说马科斯家族相当擅长化妆。
在时下年轻人最爱用的社交媒体上,他们大量传播着那些所谓的「不为人知的菲律宾历史」。 比方说,一条在Facebook上收获大量点赞和转发的帖子声称,菲律宾在马科斯时代是亚洲第二富有的国家,并附上了一张老马斯科的照片,配文: 「如果我偷了人民的钱,那为什么在我执政期间,菲律宾是仅次于日本的最富有国家?」
然而事实上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马科斯执政之前,菲律宾的确是经济总量和富裕程度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国,首都马尼拉被誉为「东方明珠」。 可到了1985年,也就是马科斯执政的末期,却有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于贫穷之中,通货膨胀高达惊人的63.8%。 1000多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国库被榨干、外债高筑、各种建设项目停摆、贪污腐败盛行,沦落亚洲最穷国之一。
只是在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刷到马科斯家族自我包装的内容的年轻人们,根本无心去查证真相。就好像在纪录片里,伊美黛自信地说「感知是真实的,而真相不是」。 到今天,菲律宾34岁以下的年轻选民占到了合法选民总数的1/3左右,其中许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行使投票权。 他们没有经历过戒严年代,甚至都不真正知晓什么是「马科斯王朝」,对他们来说,邦邦只是一个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前省长罢了。
更何况,在底层菲律宾民众的眼中,民主似乎没有比今天吃饱一顿饭来得重要,哪有钞票买不来的选票呢? 人们就算清楚马科斯家族不好,但又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在菲律宾政坛里,几乎每个政治人物都是丑闻缠身、麻烦不断。 1986年,接替马科斯上任的总统科拉松,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几乎没有成效,贪污在全国政坛仍然十分盛行,原本支持马科斯的军方还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虽然有心推动改革,但各派系势力缠斗、军事政变频频发生,到1992年科拉松卸任时,菲律宾的经济成长率仅仅为0.3%。
伊美黛打从心底里确信,她和丈夫马科斯就是菲律宾的民族救星、国家伟人。 她穿着华丽、提着名牌包包,给菲律宾路边的穷困孩子,一人一张现钞,她说这种行为并非炫耀,而是因为「人民渴望仰望星星」,所以她才要打扮得美美的。 人们总是批评她做事过头,但她却毫不避讳地说,「母性精神就是这样的,我想要我想当菲律宾乃至全世界的母亲。」
可不管伊美黛再怎么美化自己的行为,这一切看起来仍旧十分违和。 当你看着一个人,坐在豪华的房间中,接受着佣人的服侍,检查自己浓重的妆容,谈论自己失去的珠宝、一切华美的东西,装出一副受伤的样子谈论自己的不幸,你几乎是情不自禁地就会讨厌她。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她与各国领导人合照的玻璃相框碎了一地,但她没有任何波澜,仍然面不改色地继续讲着自己的丰功伟绩,任由旁边的仆人将碎渣拾起。
她一面享受着奢华的生活,一面控诉自己的财产被收走、失去周游列国的自由。 她一面不停重复地讲述自己从8岁成为孤儿的悲惨故事,却又一面高高在上地觉得自家人成为总统是一种宿命。 我想这巨大的割裂感,真的是像极了菲律宾的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