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名将,而薛仁贵无疑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虽然他后来被誉为“大唐战神”,但其早年却是出身寒微的乡村农民,靠着种地为生。凭借着自己的运气与过人才华,他先后侍奉过唐太宗和唐高宗,更与后来成为女皇帝的武则天结下了复杂的命运联系。

薛仁贵与武则天的志向截然不同。武则天渴望掌控朝堂与军权,而薛仁贵则希望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武则天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极力拉拢薛仁贵,为实现她的霸业谋划提供了助力。这两人之间究竟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从辈分上讲,武则天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因此她在身份上是唐高宗李治的“小妈”。虽然武则天入宫时被视为李世民的女人,但李治却在无视众多非议和风险的情况下,将她收入后宫。这段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也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唐太宗病重时,李治和武则天因经常照顾皇帝而有了许多相处的机会,渐渐产生了情感。李治性格柔弱,许多事情都拿不定主意,得靠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才得以继位。唐太宗对武则天并不感兴趣,甚至可说是冷淡,但她的野心却始终未曾掩盖。
武则天深知自己很可能会沦为李世民死后随葬的牺牲品,于是她机智地向唐太宗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作为遗孀进入佛堂,点一盏青灯,安度晚年。凭借这番巧妙的安排,武则天成功避开了被陪葬的厄运。

在称帝之前,武则天最擅长的便是打感情牌。她个性坚韧,绝不甘心终老于感业寺。她借助与李治的旧情,巧妙地操控他的情感。她深知李治的懦弱和重情义,因此成功俘获了他的心,令他无法抗拒。

起初,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时,李治已有些淡忘这段情感。然而,当李治某次去感业寺祭拜时,武则天得知消息后,巧妙安排了一次“偶遇”。她外表温柔婉约,实则内心坚强,令当时因后宫争斗和朝中官员纷争而苦恼的李治顿觉心灵慰藉,再度被她的魅力俘获。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虽有男女之情,但两人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利用和利益交换的复杂关系。李治得以登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但始终难以摆脱其影响,这成为他的隐忧。
当时被囚禁在感业寺的武则天清楚,李治最需要一个能够撑腰的帮手。她判断自己是理想人选。李治自身性格软弱,深知自身能力不足,必须依靠别人扶持皇权,因此不顾朝中反对,坚持将武则天召回宫中。
唐高宗善于安抚后宫,甚至连长孙无忌等权臣都难以左右他。他执意接回武则天,是希望借助她的支持夺回真正的皇权。回宫后的武则天迅速整治后宫,她不惜牺牲亲生女儿,借此击败王皇后,并将常年与自己为敌的萧淑妃施以“人彘”酷刑。随后,李治下令废王立武,排除异己,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尽管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朝臣极力反对。

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顺势影响李治,帮助其削弱朝中长孙无忌等权臣的势力,将他们逐出京城。这样,李治的君权大大增强,而武则天则掌握了部分兵权。此时的武则天已与初入宫时那柔弱女子判若两人,她开始了传奇且辉煌的政治生涯。
武则天最初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小昭仪,后来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宠妃,最终除掉了所有权力障碍,成为后宫主宰。她在帮助体弱多病的李治处理政务的过程中,野心逐渐膨胀。

起初,武则天是因高宗称病无法亲政,才不得不代理朝政。权力的魔力让这位聪慧的女子抓住每一个机会干预朝政,拉拢自己的势力。直到后来,李治不再上朝,武则天真正掌控了大唐帝国最高权力。
清除后宫障碍后,武则天将目光投向了皇帝宝座。宰相褚遂良看出她野心勃勃,联合长孙无忌等大臣坚决反对她干政。然而,武则天以怀柔策略博取民心,推出多项利民措施,收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

尽管唐高宗时期国库亏空,她仍连续三次大赦天下,减免重税,并对为国捐躯者家属给予丰厚赏赐。百姓们更关心生活是否富足安定,皇帝是谁并非最重要。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因此很快奏效,反对声浪日渐减少。

归根结底,武则天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她逐步架空李治,但深知只有让更多人听命于自己,才能登上皇位。唐朝众多大臣虽表面效忠,实难称其心腹。
为巩固地位,武则天开始挑选自己信任的外臣。当时唐朝边疆战事不断,捷报频传。作为朝政代理人,武则天最先获悉战况。公元661年,唐朝友好突厥首领病逝,新王反目成仇,挑起纷争。
唐高宗震怒,命边军出击。薛仁贵作为副将,英勇作战,连发三箭射下敌军三员重要人物,震慑十万大军。唐军乘势反攻,斩获辉煌胜利。此役震慑天山突厥,唐军战歌中便流传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佳话,薛仁贵声名鹊起,开启了辉煌战功生涯。

薛仁贵一生与两位重要女性有深厚关联,一是妻子,二是武则天。尽管功名日盛,他依然难逃武则天的权谋纠缠。

出身贫寒的薛仁贵凭努力成为唐太宗亲信,受命多次出征,是朝中受器重的勇将。可进入唐高宗李治时代,他未获重用,一直寻求机会引起李治注意。

公元654年,连日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李治携武则天避暑于九成宫时,突遇山洪爆发。随从纷纷逃离,只留下薛仁贵坚守岗位,冒险进入宫内催促二人撤离,并成功将他们安置于安全高地,避免了生死劫难。

此举让武则天对薛仁贵留下深刻印象。若非他预警救援,后世便无武则天,更无武周王朝。薛仁贵的忠勇不仅救了李治与武则天,也为自己赢得了再次展露头角的机会。

后来武则天处理政务时,听闻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壮举,赞叹不已。她询问李治薛仁贵年龄,得知不过三十岁,心生敬意,决定亲自会见这位将军。
不久薛仁贵奉命入朝复命,武则天透过帘幕窥见,见他仪表堂堂、英气逼人,心中暗喜,随即起了计策。她迅速找李治商讨,表面是“商量”,实则让李治接受她的提议——将贴身丫鬟小喜赐给薛仁贵。

小喜非同一般,曾为李世民所宠,亦陪武则天在感业寺多年。武则天此举看似赏识,实则在薛仁贵身边布置眼线。有人分析,武则天此举一方面表示对薛仁贵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对他进行控制。薛仁贵的战功突出,符合武则天构建独立皇权的需求。

这场“赐婚”不过是武则天政治手段的缩影。她与薛仁贵从默默无闻到相互利用,再到权力巅峰,彼此间的关系充满了恩威并施。

武则天以非凡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对待薛仁贵的态度,既有仁慈也有狠辣,正是她胸怀大局、善于用人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