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6-26 13:32 |
诺克·耐维斯号:海上巨无霸的传奇一生 - 研究备忘录 主题细分: 规模与技术:定义时代的巨兽 定义: 诺克·耐维斯号是人类建造过的最长船只与最长人工水面漂浮物,代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ULCC)的巅峰。 关键事实: 长度:458.45米(统一确认,资料245,资料5的488米为误)。相当于1/4英里,超过横躺的埃菲尔铁塔。 改建后承载量: 高达825,466吨(载重吨位DWT),使其成为世界最大船只。 运载能力: 可容纳414万桶原油,满足当时印度一天的石油消耗(资料3)。 局限性: 因巨大尺寸无法通过巴拿马、苏伊士运河,仅能停靠极少数深水港(资料5)。 所有权与跌宕命运:从希腊蓝图到印度拆解场 定义: 该船曲折的建造、所有权变更、战争损伤、修复运营直至最终拆解的全过程。 关键事实: 起源: 希腊船东订购,未完工即破产,香港船王董浩云接手并要求加大尺寸。 命名变迁: 海上巨人号 (Seawise Giant) -> 快乐巨人号 (Happy Giant) -> 亚勒维京号 (Jahre Viking) -> 诺克耐维斯号 (Knock Nevis) (资料45)。 战争劫难: 1988年5月14日,在霍尔木兹海峡被伊拉克战机以飞鱼导弹击沉于伊朗卡克岛浅海。 重生与终结: 1989年挪威公司购得残骸,耗资6000万美元在新加坡吉宝船厂完成史诗级修复(3200吨钢材,32公里管线)。更名后继续运营至2010年,最终在印度拆解(资料15)。 争议: 无核心争论,其被击沉凸显了两伊战争中商业航运成为牺牲品的悲剧命运。 文化遗产与遗存:巨轮的余晖 定义: 诺克耐维斯号作为工程奇迹和历史见证留下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 关键事实: 实物遗存: 36吨重的船锚现存于香港海事博物馆,是该船最重要的现存文物。 象征意义: 代表人类在船舶工程上挑战极限的雄心,是航运业黄金时代的标志之一。其沉没与重生故事广为流传。 行业影响: 其建造运营经验推动了巨型油轮设计与港口设施发展,但同时也揭示了超大型船舶在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港限制方面的弊端,影响了后续ULCC的发展方向(转向更灵活的VLCC)。 最新发展: 目前尚无重建其规模的商业油轮计划,航运业更倾向于规模适中、更具灵活性的船舶。 推荐资源: 搜狗百科 - 诺克·耐维斯号: 提供准确的核心技术参数、历史沿革和背景信息。 纪录片片段/Bilibili视频: 直观感受其巨大规模与传奇故事(关键词“诺克耐维斯”、“海上巨人号”)。 香港海事博物馆官网: 了解其船锚展品详情及可能的背景介绍。 航运专业期刊/数据库 (如Lloyd's List): 查询其运营记录、最终拆解报告及对行业影响的分析。 军事历史网站(如资料3来源): 深入了解其被击沉的两伊战争背景细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