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6-23 10:46 |
对于来云南旅行的人来说,昆明大概率是他们的第一站。 从这儿奔向大理,腾冲,丽江,或者西双版纳很方便,而昆明作为中转站的人设根深蒂固。
滇池与昆明 但作为云南省城,昆明绝对值得你停留几天。 市区郊外有各种意料之外的古建旧址,有古寺有道观有文庙,市博物馆的大理国经幢想来仍旧惊艳。
昆明文庙
大理国 地藏寺经幢 滇池附近有各种湿地公园,这个时候去了还能喂喂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红嘴鸥。
海埂大坝 倘若嫌弃滇池的“抹茶水质”,那么昆明70公里外的抚仙湖绝对是最佳选择。 有句话叫云南把洱海让给了世界,把抚仙湖留给了自己,不无道理。
抚仙湖
来到昆明的第一站,我推荐你们先去市中心的翠湖公园逛逛。 一块不算太大的湖泊、周围遍植草木、湖内多种荷花,此外也保留了不少旧时遗迹。
冬天这里便是海鸥的“自助餐”天堂,密度不输海埂大坝,总之属于是市中心特别好逛的老公园了。
翠湖在云南大学正门对面,以前叫“菜海子”,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 汪曾祺说没人能在翠湖自杀,四时之景美而不同,走一走的确会心情大好。
翠湖作为昆明的眼睛、自明朝起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
据说昆明市最早的自来水水源就在公园内的九龙池。 1917年昆明第一个自来水厂就建在这里,如今成了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
逛完博物馆往东门溜达、便能看到一幢黄色二层法式小别墅,这是“最后一任云南王”卢汉的私人住所。
庭院之内玉树葱葱、石柱窗套多刻有浮雕装饰。 处处可见主人的格调,里面做成了云南起义纪念馆,值得来这儿参观。
离卢汉公馆不远、有朱德老总在昆明的旧居。 一座简约的四合院加上后建的两层砖木楼房,闹市之中的花园院落十分静谧。
在翠湖公园的另一边,有朱老总当年在昆明学习的地方,开办于1909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与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这便是讲武堂的由来。
当年里面毕业了不少大佬。 包括两位元帅(朱德、叶剑英),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以及数百名将军。
除了近代的事儿,往前倒个几百年,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死在翠湖旁边。
后来云南都督蔡锷在“逼死坡”这儿立了一块“明永历帝殉国处”的石碑,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翠湖附近还有两所大学,一是云南大学,二是云南师范大学。 前者是云南最强大佬,而后者的出身也一点也不含糊。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 其师范学院留昆明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黄色平房是当年教室 从西门预约参观进入,校园里还存有当年的联大旧址。 旁边建了一个三层的“西南联大博物馆”,来专门存放那段传奇史诗。
圆通禅寺 离开翠湖公园往东北方向走,在昆明动物园旁边,有一座昆明最大、最古老的寺院。
唐朝南诏国时期始建(738年—902年,八世纪崛起于云南一带的古代少数民族政权)。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它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比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要早100多年。
对了,“圆通”为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名号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明白、开窍”的意思,不知道圆通快递取名时是否也是同样想法。
圆通寺前临圆通街、后靠圆通山。 进入寺院越向里走,地势越低,这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
寺院里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传统古建中也融入了东南亚风格。 甚至大乘、小乘以及藏传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它都有、这是相当之独特了。
寺后山崖有口古潭伴着一处绝壁,清水倒映着崖壁上的摩崖石刻与苍翠绿木,很有古意。
真庆观 除了古寺,在昆明的闹市中还藏着一座古道观,位置很好找,就在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
附近的高楼鳞次栉比,有这么大一片古建实属不易,不过听说也差点拆了。 道观布局很完整,囊括了从明代、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
这一片古建筑群,其实不止有600多年的真庆观。 紫薇殿旁有祭祀雷神的都雷府,有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的对联让人深刻。
清风亭内的明代藻井 都雷府北边有个盐隆祠,这是清末由昆明最有钱的一帮子盐商出钱建的,民国时的盐行也设在这儿。
祠内有彩绘的大殿厢房,有小巧的花园,漆金描红的戏台。 隔壁真庆观拜的是真武大帝,这儿拜的却是轩辕黄帝。
筇(qióng)竹寺 在西郊玉案山上,有座中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距离市区10公里左右,有公交可以直达寺门口。
寺院以山就势,若要抵达山门,必须经一坡道缓缓而上。 绕过院墙、四进三院自下而上排列,山中空气清朗,林壑幽深。
院内最有名的要数泥塑的五百罗汉了,每个罗汉大小各异,形态表情各异。
汪曾祺老先生说,“筇竹寺的罗汉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不如说是一组浪漫主义的作品”,这的确是很贴切的描述。
这些年逛了不少寺庙,大多游人如织、商业化气息渐浓。 筇竹寺不要门票、虽没有曲径,也是相当之静谧,傍晚十元一位的斋饭、吃的十分开心。
金殿名胜区 在昆明东郊的鸣凤山上,有座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的金殿。 景区难得的不要门票,市区交通方便,门口公交线路很多、也可以直接开车上山。
鸣凤山遍植松柏、林茂叠翠,从山下沿着百级台阶而上,有松荫夹道。 经过二天门、三天门,穿过太和宫、棂星门,便能瞅见一座重檐歇山式的“金殿”。
金殿不金、是吴三桂用200多吨黄铜铸就,貌似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还要大、算是现存之最了。
殿内供奉“真武大帝”,据说是吴三桂本人的模样,殿外还有一圈斑驳的城墙,这是mini版的紫禁城。
旁边有个展馆摆放了一把七星宝剑、以及吴三桂当年使用过的2米大刀,看这架势,没点臂力绝对抡不起来。
人文方面则介绍了一些他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嘛,不过结局并没有那么美好。
景区西门走个几百米,有条钢架搭建而成的栈道。 这条栈道通往世博园、曲折蜿蜒盘桓于山间,伸手就能碰到周遭森林绿木、在其中溜达很是惬意。
有点福州福道的感觉了 汪曾祺老先生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 年,在这里他写下了诸多作品,结识了师长朋友与爱人,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他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