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6-16 07:52 |
在波罗的海东岸,有一个被森林与湖泊温柔环抱的国度——拉脱维亚(Latvia)。这个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并称“波罗的海三国”的小国,拥有着“蓝色湖泊之乡”、“欧洲之肺”等令人向往的美誉。
虽然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拉脱维亚却依然保持着难得的低调与神秘,宛如欧洲大陆上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
很多人知道拉脱维亚,是因为这里盛产美女,是超模的重要输出地。
▲ 拉脱维亚籍超模 Ginta Lapina 拉脱维亚人口男女比例自1965年后,基本维持在0.85左右,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调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被戏称为“最美女儿国”。
拉脱维亚人基本都是波罗的人和斯拉夫人的后裔,女孩子五官分明、面部轮廓深邃但又不过分挺拔,既有西方人的立体感也有东方人面部柔和的神韵。
当欧洲大陆进入盛夏,拉脱维亚正迎来它一年中最迷人的时节,这个童话般的国度,在6月至8月间绽放出令人惊叹的活力。
这段时间里的拉脱维亚享受着18小时的超长日照,白昼的慷慨馈赠让旅行时光倍加珍贵,平均18-25度的气温,配合波罗的海的微风,既无南欧的酷热,又比北欧其他地区温暖稳定。
自然景观在此时达到全盛,野花遍地的草甸和浆果成熟的森林成为徒步理想场所,各种鸟类也活跃起来,是观鸟爱好者的黄金季节。
波罗的海沿岸水温升至宜人的20度,沙滩迎来最热闹的季节,而内陆的蓝色湖泊则成为划独木舟和露天野餐的绝佳场所。
对于那些厌倦了常规欧洲旅行路线的人来说,拉脱维亚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隐世秘境。从中世纪古城到原始森林,从波罗的海沙滩到宁静的乡村,这片土地总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仲夏夜之梦 仲夏节(Jāņi)是拉脱维亚全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6月23日至24日庆祝,与夏至日重合。
这最初是一个异教徒农民的节日,早在基督教到来之前就已存在,在16世纪已经广为人知,人们聚在一起庆祝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祈求丰收与生命力。
黄昏时分,大型篝火便被点燃,直至第二天早上结束,火焰跳动象征着驱逐邪恶和迎接阳光,这种做法也反映了当地人对“火光能传递到下一个阳历年”的信仰。
大家围着篝火,唱着传统民歌 "Līgo",歌词常常即兴创作,节奏欢快,充满喜悦。夫妻、伴侣手牵着手跳过火堆,祈求爱情长长久久。
据说,在夏至采摘的花朵有治愈能力。桦树枝和橡树枝常被用作装饰材料,加上欧洲花楸、蕨类植物、牛眼雏菊和苇草,纪念仲夏节的草本植物就几乎集齐了。
男女老少都会编织花冠戴在头上,寓意着好运、健康和繁荣。女性通常戴鲜花花冠,男性则戴橡树叶编织的头饰。
传说中,蕨类植物会在仲夏夜开花,找到它的人将获得智慧与财富。实际上蕨类并不开花,这只是赋予了节日更多的浪漫色彩。
在为仲夏节做准备时,许多家庭会用葛缕子籽自己做Jāņu siers 奶酪。这种奶酪的制作工艺传承了几百年,一直没有改变。
奶酪口味咸度适中,有纯净的乳酸味和葛缕子籽的香味,与啤酒是绝配!
北方的巴黎 极具魅力的首都里加(Riga)不仅是拉脱维亚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的城市,上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游历到此,感慨这座港口城市的繁荣与多姿多彩,于是将里加称作“北方的巴黎”。
里加标志性建筑——自由纪念碑位于市中心,建于1931-1935年,是为了纪念在1918-1920年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是拉脱维亚人民精神力量和自由理想的象征。
碑高42米,碑上刻有“为了祖国与自由”字样。碑顶的女神是自由的象征,被当地人称为“Milda”,她手托的三颗星则分别代表库尔泽梅(Kurzeme),维泽梅(Vidzeme)和拉脱加尔(Latgale)三个地区。
对于喜爱新艺术风格建筑的人而言,里加是首选之地。20世纪初,新艺术风格席卷整个欧洲,里加也建造了许多特色鲜明、造型独特的建筑,尽管遭受战争的破坏,也依旧保存着750多座新艺术风格建筑。
整条阿尔伯特街(Alberta iela)的建筑都是由天才建筑师米哈伊尔·爱森斯坦(Mihails Eizenšteins)建造,铸铁阳台缠绕着石雕藤蔓,门廊上美杜莎的蛇发与孔雀尾羽交织,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20世纪初里加作为俄罗斯帝国最富裕城市的骄傲。
位于阿尔伯塔街12号的新艺术风格博物馆建于1903年,原先是拉脱维亚建筑师康斯坦丁·贝克森(Konstantīns Pēkšēns)的私人住宅,以壮丽的螺旋形中央大楼梯而闻名。
1903-1905年间,波罗的海地区第一座专为满足博物馆需求而建造的建筑——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主楼拔地而起,至今已经有约120年历史。
该馆收藏有52,000多件艺术品,反映了波罗的海地区和拉脱维亚自18世纪中期至今的艺术发展历程。
拉脱维亚国立图书馆有着“光之城堡”的美誉,于2014年对外开放,由拉脱维亚籍著名建筑师古纳·柏克兹(Gunārs Birkerts)领衔设计,外形灵感来源于拉脱维亚民间传说中的玻璃山。
馆内藏书超过400万册,珍藏图书、艺术、音乐唱片、历史画像、地图等都对大众开放。
里加老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很多尖顶建筑上都伫立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风信鸡,在当地是驱邪的吉祥物。
当金色一面对着城市时表示顺风,海上的船只可以进港;当黑色一面对着城市时,表示逆风,船只不能进港。
位于里加老城中心区域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209年,而巴洛克式的钟楼则建于1690年,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
登上72米高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整座古城风貌,错落有致的红色屋顶如同波浪般绵延,道加瓦河(Daugava River)的波光在远处闪烁。
多姆广场上,黑头宫(House of the Blackheads)格外引人注目。这栋始建于1334年的建筑,最早是德国单身富商和他们的技工组建的绅士俱乐部,在二战时期毁于战火,1999年重建以庆祝里加建城800年。
其华丽的荷兰文艺复兴式立面布满天文钟、神话浮雕和镀金装饰,展现着历史的沧桑感,是里加老城最华丽的建筑之一。
老城中有一幢鹅黄色的建筑,屋顶上的两只黑猫弓腰翘尾,这就是著名的猫屋(Cat House)。百余年前,猫屋的主人是位本地富商,被商会拒绝加入后就造了这幢楼,楼顶象征厄运的黑猫屁股对着商会,表达自己的愤怒。
后来,法庭解决了双方争端,黑猫的屁股调转了方向。这段恩怨是非也自此化作津津乐道的话题,为打卡老城添了许多乐趣。
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最大的市场,堪称色香味俱全的巨型迷宫。
最初这里是5座德国齐柏林飞艇的机棚,约一百年前才改建为市场。
市场总面积达七万多平方米,摊位有三千多个,据说摊位都是“世袭”的。
走进市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丰富而新鲜,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奶酪蜂蜜、五金百货、琥珀蜜蜡等等,应有尽有。
海滨疗愈天堂 尤尔马拉(Jurmala)距里加仅25公里,是拉脱维亚最受欢迎的海滨小镇,《福布斯》曾将这里列入“2020欧洲最安全十大海滩度假胜地”。
海水温度在夏季可达舒适的20℃,绵延33公里长的海滩,全部是细腻的洁白软沙,被遴选为海滩中高规格的“蓝旗海滩”。海岸线被原始松林环抱,空气中弥漫着树脂的芳香。
尤尔马拉的海水浴传统可以追溯到沙皇时代,19世纪末,这里曾是俄罗斯贵族和艺术家的避暑胜地,许多精美的别墅至今仍保存完好。
尤尔马拉有一条著名的约马斯步行街(Jomas Street),街道不足500米,南端直通白色沙滩,两侧排列着度假别墅,彩色的木墙与雕花阳台让人仿佛走进童话。
步行街的北端,一座天蓝色圆顶的东正教堂格外醒目。
这座建于19世纪的圣彼得保罗教堂,是沙皇时代俄罗斯贵族来此度假时的精神寄托。
小威尼斯 位于拉脱维亚西部的库尔迪加(Kuldīga),有着纵横交错的水道、古老的桥梁和浪漫的河岸景观,因而被誉为“拉脱维亚的小威尼斯”。
建于1874年的库尔迪加砖桥(Ķieģeļu tilts)是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砖拱桥之一,其红砖结构与周围木屋形成鲜明对比。
库尔迪加镇文塔河旁边的老城区,因其“完整的中世纪城市规划与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拉脱维亚继里加老城之后的第二个世界遗产地。
这里保存了大量16至18世纪的木结构建筑,许多仍保留原始用途(如手工作坊、小酒馆),狭窄的街道蜿蜒穿过老城,仿佛时光在此停滞。
库尔迪加最著名的景点是文塔瀑布(Venta Waterfall),它是欧洲最宽的瀑布之一。瀑布的高差虽仅有1~2米,但其宽度平日里可达249米,丰水期能涨至270米。
夏季时,本地人会在此野餐或游泳,而到了鲑鱼洄游的春季,还能看到鱼儿逆流而上的壮观景象。
小凡尔赛宫 被誉为“波罗的海小凡尔赛宫”的伦达尔宫(Rundale Palace)在里加西南80公里处,靠近伦达尔小镇,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最壮观的宫殿。
伦达尔宫建造于1736年-1768年间,由意大利天才建筑师巴尔托洛梅奥·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Rastrelli)设计,他正是圣彼得堡冬宫与叶卡捷琳娜宫的设计者。
建筑是典型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外立面以柔和的鹅黄色为主,饰以雪白的浮雕与拱窗,宫殿对称的花园布局深受法国凡尔赛宫影响。
这里曾是库尔兰(Courland)地区的统治者比隆公爵(Ernst Johann von Biron)的夏宫,比隆曾是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芙娜的宠臣,宫殿的奢华程度可与沙俄宫廷媲美。
黄金大厅(The Golden Hall)是洛可可装饰的巅峰,金箔覆盖的墙壁与水晶吊灯交相辉映,曾是公爵举办舞会的场所。
宫殿里摆满了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刻、家具、挂毯、瓷器、玻璃、银器和许多其他珍贵文物。
宫殿后方是占地60公顷的法式园林,其中玫瑰园种植超过2000株玫瑰,夏季花期最盛。
中世纪古堡 在拉脱维亚的森林与河流之间,矗立着约140座中世纪城堡,它们曾是利沃尼亚骑士团、大主教和汉萨商人的权力中心,见证了十字军东征、北方战争与波罗的海贸易的腥风血雨。
图雷达城堡(Turaida Castle)是拉脱维亚现存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建于1214年。城堡坐落在高雅河的两条溪谷间地势较高处,登上其27的高塔更是能将整个高雅峡谷尽收眼底。
图雷达城堡是由里加大主教修建,比大多数拉脱维亚的中世纪教堂经历的战事都多,自1776年起就无人居住,成为了一处遗址,后经修复可供游人参观。如今城堡四周成了一处自然保护区。
采西斯城堡(Cēsis Castle)始建于1209年,位于拉脱维亚美丽的古镇采西斯,由德意志十字军分支——利沃尼亚骑士团(Livonian Order)建造,最初作为征服波罗的部落的战略要塞。
13世纪末,它成为骑士团大师(Order Master)的驻地,掌控着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大片领土。
经历过多次损毁与重建,采西斯城堡如今是拉脱维亚保存最完好的城堡遗迹,同时也是波罗的海诸国最宏伟的城堡遗迹。
建于1207年的锡古尔达城堡(Sigulda Castle)曾是武装建筑类型的堡垒,是在里加城外修建的第一个石头堡垒,曾是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据点。
在俄瑞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年)城堡被损毁,只留下了高耸的石门和后来经过修葺的哥特式教堂,以及附近的露天剧场。
包斯卡城堡(Bauska Castle)的建造始于15世纪中期(1443年),由利沃尼亚骑士团(Livonian Order)为巩固东南边境而建。它坐落于穆萨河(Mūsa)与梅梅尔河(Mēmele)交汇处,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
1970年代起,经过系统性考古与修复,包斯卡城堡现为拉脱维亚唯一完整展示军事要塞与宫殿双重身份的城堡。
图片来源 拉脱维亚旅游局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