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被称为最安全的城市 [1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被称为最安全的城市 [1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6-01 22:35



经过数十年的战火洗礼,经过无数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新中国终于站稳了脚步,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为国内人民带来了久违的和平。尽管如今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战争的硝烟渐行渐远,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忘却曾经的伤痛与仇恨。相反,我们更应该深刻地了解历史,让这些曾经的记忆重新焕发光彩,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特殊的城市——格尔木。这座被誉为“兵城”的城市,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独特存在,半数居民都是军人。要说中国最安全的城市,格尔木肯定是榜上有名的。这不仅仅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驻军,形成了一个“半城兵”的格局。



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已经逐步转移,但格尔木为什么还保留着这样的军事特征?在今天的社会中,它又承担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它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还是中国三江源的发源地,因此有着“中国盐湖”之称。格尔木的崛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它迅速从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座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尽管上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基本完成了解放,但这一解放并不完全。首先,由于西藏远离内地,它与外界的交流相对闭塞,外部的思想与新事物难以渗透;其次,西藏人民的思想封建性较强,想要彻底改变这些观念并非易事。面对这些困难,国家给出了明确的方针——加强两地的联系和交流。



“加强联系”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这点几乎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交通,只有打通两地的交通网络,才能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也不可小觑。首先,当时新中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几乎无法顺利进行;而其次,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除了这些挑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西藏地广人稀,如果要修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公路,必然会穿越大量无人区,这样不仅建设难度大,后期的维护也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方案——在公路沿线建设城镇,通过建立城市来管理和维护这条重要的交通线,这个提议最终被采纳。



1954年12月15日,在西藏工委组织部长慕生忠将军的领导下,一条通向西藏腹地的公路成功通车。这条公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依赖人力和牲畜运输的历史,开辟了一条贯通两地的便捷通道。



这一交通系统的建设极大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贸易,也为沿线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在青藏公路的推动下,格尔木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春天。

尽管格尔木地处重要的地理位置,是通向西藏的必经之路,但在最初的发展阶段,这座城市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慕生忠将军的领导下,大量的军队士兵开始驻扎在这里,成为了格尔木的第一批居民。这些士兵在格尔木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垦荒地、修建水渠、栽种树木,为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军人的努力下,格尔木的城市面貌逐步发生了变化,许多士兵也在这里定居下来,这使得格尔木逐渐被称为“兵城”。虽然格尔木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基地,但这里的每一个居民,尤其是军人,始终保有一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今天的格尔木,已经成为连接内地与西藏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西藏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它在经济和战略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格尔木并不满足于仅仅保持现有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前往青藏地区的交通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路,格尔木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可能会逐渐弱化。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格尔木市也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转型为一个多元化、绿色发展的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在畜牧业方面,格尔木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环境优势,到2022年,草食性畜牧牲畜的数量已经超过33万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格尔木市也在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本支持本土产业发展,短短时间内本土工业的增加值提升了20%。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尔木通过65所院校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上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通过察尔汗盐湖、西王母瑶池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几代格尔木人的努力,这座曾经荒凉的戈壁滩已经发展成了一座交通便利、充满活力的高原城市。政府的有效引导为格尔木的工业与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年提升。

格尔木,这座由军人建设起来的城市,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军事基地逐步演变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奋斗精神。它的诞生与发展不仅仅是青藏高原交通网络建设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创造奇迹的决心和能力。

今天的格尔木,作为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不仅为地方民生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经济腾飞的伟大潜力。



至此,我想,格尔木人民的高幸福感并非仅仅来源于这里的半数军人,政府的政策引导、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都是这座城市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jjybzxw 2025-06-01 23:32
格尔木:从“兵城”到现代化高原城市

格尔木,这座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了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枢纽。从最初的军事基地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格尔木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特征

1.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通道。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国防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青藏公路的起点,格尔木不仅是物资运输的中转站,也是人员往来的重要枢纽。

2. 军事特征的形成

格尔木的军事特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国家决定修建青藏公路。在慕生忠将军的领导下,大量的军队士兵开始驻扎在格尔木,成为这座城市的首批居民。这些士兵不仅参与了公路的建设,还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垦荒地等工作,为格尔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发展与转型

1. 交通网络的建设

青藏公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依赖人力和牲畜运输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贸易往来。格尔木作为这条公路的起点,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春天。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格尔木逐渐成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枢纽。

2. 经济结构的改革

尽管格尔木在交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前往青藏地区的交通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路。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格尔木市积极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努力从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转型为一个多元化、绿色发展的城市。

3. 畜牧业与工业的发展

格尔木充分利用自身的天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到2022年,草食性畜牧牲畜的数量已经超过33万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格尔木市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本支持本土产业发展,本土工业的增加值提升了20%。

4. 旅游业的兴起

格尔木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察尔汗盐湖、西王母瑶池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格尔木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社会民生与未来展望

1. 政府政策的引导

政府的有效引导为格尔木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65所院校的建设,格尔木为城市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政府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2. 人民生活的提升

通过几代格尔木人的努力,这座曾经荒凉的戈壁滩已经发展成了一座交通便利、充满活力的高原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3. 未来展望

格尔木作为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将继续发挥其在国防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格尔木将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格尔木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创造奇迹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军事基地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格尔木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奋斗精神。这座由军人建设起来的城市,不仅为地方民生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经济腾飞的伟大潜力。

姜谷粉丝 2025-06-02 14:51
中国“兵城”——格尔木
城市概况
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且被称为最安全城市的地方是格尔木,它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常住人口22.53万,面积达11.9万平方公里。它有着诸多美称,如花园城、旅游城、盐湖城等,还是柴达木盆地的明珠,昆仑山脚下的仙池,拥有长江源头、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等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

成为“兵城”的历史渊源
青藏公路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年底,西藏虽已解放两年,但当地生产力落后,驻扎在西藏的数万军民吃饭成了难题,需内地补给。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着干部、民工等,拿着铁锹、十字镐来到格尔木河畔。他们在荒芜之地徒手搭帐篷,条件艰苦,却早出晚归,翻山越岭,过河建桥,仅用7个月零四天就建成了青藏公路。这条公路日后还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当日彭德怀元帅还专门发来了贺电。公路修好后,格尔木开始热闹起来。

军事战略需求
对印自卫反击战时期:到了60年代,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格尔木成为向前线运送物资的重要枢纽。
三线建设时期:70年代,为应对苏联威胁,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一大批军工企业从东北、东部沿海搬到内陆,格尔木是其中重点城市,且人口从业比例绝大一部分都跟部队有关系,因此获得了“兵城”的称号。
成为“最安全城市”的原因
军人众多形成威慑
格尔木一半的人口是军人,如此庞大的军人群体让坏人不敢前来捣乱。此外,退役军人愿意当志愿者,帮忙巡逻、组织活动,为城市安全增添保障。

军民融合的良好氛围
格尔木军民一家亲,军营里的健身房、图书馆等设施对老百姓开放。过节时,军营和社区还会一起开展活动。同时,当地学校重视国防教育,孩子们经常去军营参观,听军人讲故事,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秩序、稳定的认同感。

城市的发展
80年代后,格尔木进入新时代,工业体系越来越完善,涵盖盐化工、能源、交通、建筑、机械制造、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特别是盐化工产业,格尔木依托柴达木盆地的大盐湖,发展出了自己的盐化工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被称为最安全的城市 [1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