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唐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埋葬两位皇帝的陵墓|访古  [2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大唐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埋葬两位皇帝的陵墓|访古  [2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5-22 07:19

翟德芳/文 西安的访古行程持续了两天。由于我在 2023 年 11 月底曾到过西安,访看了城内的大小雁塔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地,所以这次的西安之行,主要在城市的外围巡行。在看完了咸阳宫遗址后,我就准备继续西行,到宝鸡去看周原等地的文物,不过西行路上还有重要的一站,这就是乾陵。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周围有不少帝王的陵墓。从大的时代来说,西周、战国秦、汉、唐代的帝王都埋葬在西安附近,但今天西周的王陵还没有被发现,秦始皇和秦二世的陵墓在临潼,汉代的帝陵分布在长安城周围 40 公里的范围,而唐代的帝陵就更要远一些,都在渭河以北北山山脉各山峰的南麓,而其中最具看点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还有一点吸引我的,就是永泰公主等墓的壁画,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发掘时,这壁画可是轰动了一阵子呢!
乾陵的规制和地上石刻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部的梁山上,距西安 76 公里。唐高宗弘道元年( 683 ),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工程继续进行,中宗神龙二年( 706 )五月,武则天   葬入。

唐代十八帝陵分布图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据《唐会要》记载,陵域占地“周八十里”,有内外两重城墙及献殿、偏房、回廊、阙楼、下宫等建筑群,今已不存。陵墓没有发掘,陵内情况不得而知,该陵最具特色的是陵前石刻。石刻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

乾陵远观
立于首位的是一对高 8 米余的八棱柱石华表,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翼马之北是一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紧接鸵鸟的是 5 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 10 对高 4 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石翁仲之后便是双阙,双阙中间为司马道,双阙前分别立述圣纪碑和无字碑。

乾陵翼马

乾陵仗马及控马人

乾陵拄剑石人像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武则天亲撰、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功德碑,记述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无字碑在司马道东侧,通身为一块完整的巨石,高 7.53 米,宽 2.1 米,厚 1.49 米。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碑本无字,现存的文字都是宋代以后的文人游客刻写上去的。

武则天无字碑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各蹲踞一对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朱雀门外石狮
乾陵最为引人注目之处,是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地排列于陵前,西侧 32 尊,东侧 29 尊,共 61 尊。这些石人与真人等高,习惯上称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石人穿着各不相同,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宋朝时,有人对 35 尊石像上的文字做了记录,其中的客使及侨居长安的外宾有五六人,其余全是唐王朝属下的各族官员或值宿京师的各属国国王、王子,品级几乎都在三品以上,不少是一品官。

乾陵蕃臣像

乾陵蕃臣像
到本世纪初,所有石像均己无头。原因众说纷纭,总的说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有人认为是毁于金、元统治时期,有人认为明代时关中曾发生大地震,导致蕃像被破坏。尽管没有了头部,但这些雕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体现的正是唐朝的对外开放、“协和万邦”的国策。
乾陵的几座陪葬墓
乾陵有 17 座陪葬墓,包括两座太子墓(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三座王墓(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四座公主墓(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以及杨再思、豆卢钦望、刘仁轨、苏定方、薛仁贵等大臣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而以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为最重要。

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武士俑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 3 公里的杨家洼村北高地,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 43 米,顶部长、宽各 11 米,高约 18 米。封土堆南有残存的一对土阙,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四周原有围墙,墓区约占地 26000 平方米。墓中有壁画 50 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十分精彩,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

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章怀太子墓壁画——出行图

章怀太子墓壁画——观鸟扑蝉图

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三彩三足鼎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隅。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墓全长 100.8 米,由墓道、 6 个过洞、 7 个天井、 8 个小龛、前甬道、后甬道、前墓室、后墓室八部分组成。墓壁绘壁画约 400 平方米,色彩绚丽,画中人物姿态各异,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日常生活。

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骑马彩绘乐俑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县北部,陪葬品丰富,墓制宏大。墓的四周围墙,南北长 275 米,东西长 220 米,墓区总面积为 6050 平方米。南门外排列着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具有陵的规模。封土堆高 14 米,东西南北各长 56 米,占地 90.75 亩。墓室全长 87.5 米,宽 3.9 米,深 16.7 米。此墓虽然被盗过,出土文物仍达 1354 件,其中各类彩绘、唐三彩俑 878 件。墓内有 1200 多平方米的壁画,画面以人物为主,颜色鲜艳生动,是研究唐代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墓室中的石椁壁面线刻 15 幅仕女人物画,造型之美极为罕见。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乾陵及陪葬墓的墓主
我们已经知道,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所以被认为是历史上独特的一陵葬二帝的陵墓。不过,历史上似乎不大承认这个,比如清代的陕甘总督毕沅就只说乾陵是高宗李治的陵墓。

毕沅书“唐高宗乾陵”碑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字为善,小字雉奴。太宗第九子,长孙皇后所生。 631 年封晋王, 643 年立为太子。太宗死后继位,年号永徽。他在位期间尊礼大臣,关心百姓疾苦,史称“永徽之政”。但他晚年患病,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称“天后”,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其实是武则天掌握实权,高宗已大权旁落。 683 年十二月,高宗病死,葬于乾陵。
武则天( 624-705 ),一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14 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被召回宫中,封昭仪,永徽六年成为皇后。天授元年( 690 ),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拥立中宗复辟,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被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武则天为政尽管颇有作为,但历史上对其评价却不高。这是因为她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后来又成为高宗李治的皇后,在传统礼制上是悖逆的,并且她任用酷吏,豪奢专断,积弊甚多。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 684-701 ),是唐中宗李显第七女,极受宠爱。久视元年( 700 ),受封永泰郡主,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大足元年( 701 )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润和其夫武延基私下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为武则天所杀。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难产而死,年仅 17 岁。后与丈夫武延基合葬,陪葬乾陵。唐中宗复位后,追赠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三彩点花马
懿德太子李重润( 682-701 )是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也是中宗与韦皇后唯一的儿子。本名重照,避武则天讳改。他在出生满月时即被高宗李治立为皇太孙,嗣圣元年( 684 )二月,因其父中宗失位,被贬为庶人。圣历三年( 700 ),李显恢复太子身份,又被晋封为邵王。大足元年( 701 年),李重润与妹婿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肆意出入内宫、把持朝政,遭人告发,武则天听闻后大怒,将其杖杀,死时年仅 19 岁。其父李显复位后,追赠皇太子,谥懿德,并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

章怀太子墓出土的绿釉双螭把罐
章怀太子李贤( 655—684 年),字明允,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出生即封潞王,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为师,深得李治喜爱。上元二年( 675 ),太子李弘猝死,被册立为皇太子,后三次监国,引武则天猜忌。调露二年( 680 ),武后派人揭发太子谋反,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后流放巴州。武则天把持朝政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李贤住宅,以消除其“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其自杀。中宗神龙二年追赠司徒,以亲王礼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 711 ),追谥章怀太子,与太子妃房氏合葬。
乾陵,如山如岳,气势宏伟,然而葬在这里的人却是夫妇相轧,母子、祖孙不容,人伦难能保全,皇权之下,虽然最终归于一区,然而他们在地下能冰释前嫌吗?

姜谷粉丝 2025-05-22 07:22
1. 乾陵基本概况
定义或解释: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部的梁山,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它修建于公元 684 年,历经 23 年基本完工。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 1047.3 米,南二峰较低且东西对峙,从东边西望像女性躯体仰卧大地,被认为是武则天的绝妙象征。目前陵墓未发掘,是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量最丰富且未被盗的帝王陵墓。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梁山作为陵址的风水说法,有人认为是封建迷信,缺乏科学依据;也有人坚持传统堪舆学观点,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
数据或例子:乾陵距西安 76 公里,陪葬墓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等 5 座。
2. 乾陵修建历史
定义或解释:指乾陵从选址到修建完成的整个历史过程。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诏令袁天罡和李淳风选风水宝地,二人都选在了乾县的梁山,且李淳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天罡所埋的铜方孔中。683 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中宗神龙二年(706)五月,武则天  葬入。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袁天罡和李淳风选陵址的神奇巧合,有人认为是后人的传说和附会,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
数据或例子:修建工程历经 23 年基本完工。
3. 乾陵石刻与陪葬墓
定义或解释:乾陵的石刻是其重要特色,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陪葬墓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等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和精彩壁画。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陵前石刻有翼马、仗马及控马人、拄剑石人像、无字碑等,陵园内城四门之外各蹲踞一对石狮,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掘了 5 座陪葬墓,章怀太子墓有 50 多幅壁画,如“打马球图”等;永泰公主墓虽被盗过,仍出土文物 1354 件,墓室石椁壁面线刻 15 幅仕女人物画。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乾陵蕃臣像无头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如明代关中大地震)和人为因素(如毁于金、元统治时期)等不同观点。
数据或例子:永泰公主墓墓区总面积为 6050 平方米,出土各类彩绘、唐三彩俑 878 件。
4. 乾陵墓主生平
定义或解释:介绍乾陵合葬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以及部分陪葬墓墓主的生平事迹。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李治是太宗第九子,在位前期有“永徽之政”,但晚年患病,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武则天 14 岁入后宫,历经波折成为皇后,后称帝建立武周。永泰公主因兄和夫议论武则天男宠而死,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并以礼改葬。懿德太子是武则天之孙、唐中宗嫡长子。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她为政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有人认为她在传统礼制上悖逆,任用酷吏,豪奢专断。
数据或例子:李治生于 628 年,卒于 683 年;武则天生于 624 年,卒于 705 年;永泰公主生于 684 年,卒于 701 年。
5. 乾陵防盗情况
定义或解释:讲述乾陵在历史上遭遇的盗墓情况以及未被盗成功的原因。
关键事实、趋势或最新发展: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有 17 次之多,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唐末黄巢动用 40 万起义军挖山,因挖错方向未得手;五代温韬挖掘时总是狂风暴雨,受惊吓放弃。
重大争论或不同观点:对于温韬挖掘时遭遇狂风暴雨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巧合,也有人认为是迷信说法。
数据或例子:黄巢挖出一条深 40 米的黄巢沟。
进一步阅读资源
《乾陵文化研究》系列书籍,深入研究乾陵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
《武则天传》,详细介绍武则天的生平,有助于了解乾陵墓主之一的情况。
纪录片《帝陵·乾陵》,以影像形式展现乾陵的风貌和历史。
学术论文《乾陵石刻艺术研究》,专注于乾陵石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结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梁山,是保存最完整、未被盗的帝王陵墓,有“地下世界第九大奇迹”之称。
修建历经 23 年,选址有袁天罡和李淳风选陵址的神奇传说。
陵前石刻丰富,陪葬墓出土大量文物和精彩壁画,如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和永泰公主墓的仕女人物画。
墓主李治和武则天的生平及政治生涯复杂,对武则天的评价存在争议。
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均未成功,如黄巢挖错方向,温韬因怪异天气放弃。

jjybzxw 2025-05-22 08:24
  乾陵探秘: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之地

  在之前的西安访古行程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城内的大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深厚文化底蕴。而这一次,我们的目光将聚焦于西安外围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乾陵,这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乾陵的地理位置与规模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北部的梁山上,距离西安约76公里。作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乾陵的陵园规模宏大,据《唐会要》记载,其陵域占地“周八十里”,拥有内外两重城墙及众多建筑群,如今虽已不存,但仍能从其遗迹中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乾陵的石刻艺术

  乾陵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陵前石刻。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石刻依次对称排列,包括高8米余的八棱柱石华表、昂首挺胸的石刻翼马、优美的高浮雕鸵鸟、配有驭手的石仗马以及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等。这些石刻不仅工艺精湛,更体现了唐代的文化与艺术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字碑,它通身为一块完整的巨石,碑额阳面正中雕有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九条,故亦称“九龙碑”。碑本无字,现存的文字都是宋代以后的文人游客刻写上去的,这为无字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历史的厚重感。

  乾陵的陪葬墓与文物

  乾陵周围分布着17座陪葬墓,其中包括两座太子墓、三座王墓、四座公主墓以及多位大臣墓。这些陪葬墓中,以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最为重要。这些墓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三彩武士俑、三彩三足鼎、骑马彩绘乐俑等,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特别是永泰公主墓,其出土的壁画色彩鲜艳生动,画面以人物为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而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则展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如“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等,都极具艺术价值。

  乾陵的历史与人物

  乾陵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尊礼大臣,关心百姓疾苦,但晚年患病,大权旁落至武则天手中。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手腕与治国才能备受争议。她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共同长眠于此。

  而陪葬墓中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等人物也各有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或是因政治斗争而丧命,或是因家族纷争而遭遇不幸。这些人物的命运与乾陵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丰富画卷。

  结语

  乾陵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与衰落,也承载了无数人物的悲欢离合。站在乾陵前,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而乾陵及其陪葬墓中的文物与石刻艺术,更是我们研究唐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宝藏。


汪洋小舟 2025-05-22 17:39
武则天当过皇帝还真是两位皇帝的陵墓。。


查看完整版本: [-- 大唐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埋葬两位皇帝的陵墓|访古  [2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