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

唐高宗李治有八个儿子,且他们都顺利长大成人,没有一个早夭。从表面看,这样一个庞大的继承人群体,似乎意味着李唐皇位稳固,武则天与皇位似乎毫无关联。然而,最终,武则天却成功地夺取了李唐的江山。
民间常说“虎毒不食子”,这是说即便是凶猛的老虎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幼崽,用以比喻父母亲对孩子的深情。然而,这句古训放在武则天身上,却显得极为讽刺,充满了不合常理的冷酷。

由于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教训,唐朝的太子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位。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太子李忠的母亲不过是宫中一名普通宫女,缺乏外戚的支持。李忠在宫中并没有太大的靠山,因此身处太子之位时,他如同坐在一把锋利的刀尖上,每日都过得如履薄冰。他常常梦见自己被追杀,夜不能寐,身心逐渐疲惫,最后几乎成了神经衰弱的病人。为了避免刺杀,李忠甚至不得不常装扮成女子,企图隐匿行踪。
李忠深知自己的命运难以逆转,却无力逃避即将来临的命运灾难。当武则天的儿子李弘年仅三岁时,武则天便开始着手为儿子谋取未来,暗中指使礼部尚书许敬宗上书李治,要求废除李忠的太子之位。李治原本对李忠并无深厚的感情,他让李忠担任太子,更多的是因为王皇后和长孙无忌的面子。在许敬宗上书后,李治毫不犹豫地废除了李忠,并将李弘立为新的太子。

然而,李忠失去了太子之位后,却依旧未能保全性命。武则天怕李忠将来东山再起,便指使许敬宗将上官仪与李忠勾结谋反的消息散播出去,最终李忠和上官仪都被赐死。李忠的死,确保了李弘的太子位置稳固,但也为武则天种下了隐患。

李弘不仅深得文武百官的爱戴,也因其温文尔雅的个性受到百姓的喜爱。然而,武则天自从尝到了掌权的滋味后,开始产生了更强烈的权力欲望,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李弘的太子之位。她发现,李治有禅位给李弘的打算,这让她愈加担忧。李治曾在祭子文中写道:“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避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孝敬皇帝。”此文表明李治早有将皇位传给李弘的打算。

尽管欧阳修和司马光等历史学家都隐晦地指出李弘的死与武则天有关,然而一直未有确凿证据。直到1995年,陕西省考古人员在阎庄的墓地发现了一块墓志铭,才揭示了武则天在太子之死背后的真相。墓志铭中有“缠蚁床而遘祸”的记载,表明阎庄之死并非单纯的意外,而与太子之死密切相关。

李弘的死让武则天的统治更加稳固,她随后立李治的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不仅才思敏捷,举止得体,深得百官的赞赏,但这也激起了武则天的猜忌。最终,李贤被武则天以谋逆的罪名流放,后又被丘神绩逼迫自尽。

至于李治的另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他们的才智远不及李弘和李贤,因此始终无法威胁到武则天的权力。虽然他们后来都先后继位为皇帝,但最终依然被武则天轻易废除,甚至在她的一念之间,李显和李旦的生命也被掌控。

通过一系列的阴谋与操作,武则天最终一步步走上了皇帝之位,而这一过程充满了无情的权力斗争和残酷的亲情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