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常说:"祸从口出,福从口入。"年轻时不懂,总觉得运气是老天爷给的。后来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才明白福气藏在嘴上 —— 管住嘴不说三种话,就是给自己攒福气。 
一、怒时别放狠话,伤人伤己 去年冬天,小区张叔跟儿子吵架,一拍桌子就吼:"你要是能混出人样,我倒着走!" 儿子当场摔门走了,躲在朋友家住了半个月。张婶叹气说,孩子逢人就说 "我爸根本看不起我"。人在气头上,话就像刀子,嘴上没把门的,伤了人还不知道。想起以前蜀地有个布商,去催货款时发现对方总躲躲闪闪。他憋了一肚子火,话到嘴边又咽回去,只说 "家里要是有难处,改日再谈"。后来才知道,对方母亲病重花光了积蓄。布商主动宽限还款期,半年后对方不仅结清货款,还介绍了不少生意。金庸先生说过 "情深不寿",其实怒急了也伤身。邻居李姐每次跟老公吵架,必喊 "离婚"" 不过了 ",喊了几年,前年真离了。她后来哭着说:" 话喊多了,连自己都信了。"气头上别着急开口,先喝杯凉水压压火,出去遛个弯,等脑子冷静了再说。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即便道歉,伤过的心也会留印子。 二、闲谈莫论人非,留些体面 单位小王最爱凑堆聊八卦,昨天说 "张姐离婚是因为管钱太严",今天传 "李哥升职靠关系"。时间长了,大家见她就躲,领导也觉得她不稳重。老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背后议论人,就像往自己身上泼脏水。郎平离婚后,有记者问:"是不是他做错了什么?" 她却说:"夫妻分开总有原因,但他是个好父亲,我不能只说自己的理。" 这番话,既护了前夫体面,也显了自己的格局。小区赵叔从不参与楼下的 "八卦团",别人聊东家长西家短时,他总说 "各有各的难处"。时间长了,大家反倒敬重他,遇事都爱找他商量。人活到一定岁数就该明白:盯着别人的短处看,自己心里也会漏风。与其议论张三的婚姻、李四的收入,不如多花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嘴上留德,就是给福气铺路。 三、逢苦少说丧气,攒点心气 楼下刘姨总把 "倒霉"" 没钱 "挂嘴边:菜价涨了说" 活不起 ",孩子加班说" 没前途 "。慢慢的,她脸色越来越差,遇事总往坏处想。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叫 "自证预言":你总说自己不行,最后真就一事无成。作家良大讲过他朋友的事:小时候家里穷,奶奶不准说 "穷"" 难 "这些字。有次朋友说" 买不起新鞋 ",奶奶立马训斥:" 嘴是福门,说破了福气就跑了。"后来朋友创业,哪怕亏得血本无归,也咬牙说" 挺过去就好了 ",没想到真做出了名堂。邻居陈叔得了重病,却每天跟人说 "今天感觉好多了"" 医生说有希望 "。他每天晒太阳、做康复操,不到一年竟慢慢好转。同病房的病友说:" 看他那样,我们也跟着有了信心。"日子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与其唉声叹气,不如多说说 "慢慢来"" 会好的 "。好话虽是虚的,却能给心里撑把伞,挡挡生活的风雨。 《道德经》里说:"美言可以市尊。"说白了,嘴上有三种修行:怒时忍得住,别让情绪冲昏头;闲时管得住,别让是非沾了身;苦时扛得住,别让丧气断了路。修好这张嘴,便是修好了后半生的福气 ——不说伤人话,身边少些恩怨;不说是非话,心里多些清净;不说丧气话,日子添些盼头。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话到嘴边停一停,伤人的话想一想,让每句话都带着温度,也给生活留些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