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5-09 09:14 |
中国的文物和国外的文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文物来自于墓葬,在这里又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专门为墓葬服务的明器。 明代《永乐大典》卷8199收藏了一部完整无缺非官修的地理藏书。名为《大汉原陵秘葬经》,虽称为大汉,但是根据对照出土文物,这本书更可能出于宋元时期,其中很多内容能够和唐宋时期的随葬俑对应,这对帮助我们今天了解博物馆大有帮助。
《永乐大典》 国家典籍博物馆 唐宋墓葬常见的随葬俑有镇墓兽 ,天王俑 等等,这些种类太多我们以后有机会另写文章介绍。我们也总会看到昆仑奴 ,胡人俑 ,骑射俑 ,伎乐俑 等,这会让我们以为随葬俑就是把生前的生活或者向往的生活照搬到地下继续享受。然而实际上他们有着自己的逻辑,一套符合幽冥世界的游戏规则,也有着相应的分工。 除了镇墓俑和生活类随葬俑,还有一个很大的品类过去我们并不熟悉。这一类随葬俑被称为神煞俑。 神煞俑是泛称,一般由仪鱼 ,伏听 ,人首鸟身俑 ,地吞 ,地轴,墓龙,生肖俑,镇殿将军,蒿里老翁等很多不同种类组成。不同级别的墓内组合不一。 很多博物馆对类似展品的介绍都很含糊,甚至没有介绍。会让人觉得又特别,但一头雾水。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最特别的陌生人。 仪鱼 人首鱼身。也许是《宋会要》记载的鲵鱼。跟我们今天的娃娃鱼也很像。
仪鱼 安阳博物馆
仪鱼 唐代 辽宁省博物馆
仪鱼,地轴 宋代 上饶博物馆
鱼 宋代 上饶博物馆 鱼也不再单纯是动物俑,而是应有所指。 仰观,伏听 伏听顾名思义,就是呈伏地的样子,来自于出土文物上的墨书。有的头朝下被称为跪拜俑,有的侧面,也有的抬头,还有一种坐立抬头的形象被称为仰观。在今天介绍的神煞俑中,伏听不管从种类还是数量都比其他类型的俑都多。
彩绘匍匐俑 唐代 三原县博物馆
伏听 唐代 安阳博物馆
伏听 五代 扬州博物馆
伏听,仪鱼 宋代 江西省博物馆
伏听 宋代 深圳博物馆
伏听 宋代 江西省博物馆
伏听 唐代 辽宁省博物馆
伏听 宋代 江西省博物馆
仰观 宋代 江西省博物馆 和上面的伏听正好组成仰观伏听
仰观 宋代 深圳博物馆
仰观 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的这一套青白釉俑只有一个笼统的标签,根据葬仪的种类,这些动物俑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动物形象,而是和伏听组成仰观伏听组合。 人首鸟身俑 《大汉原陵秘葬经》中记载在天子和亲王陵墓中和方向俑并排放置观风鸟。很有可能就是这种人身鸟尾的俑。
观风鸟 唐代 安阳博物馆
观风鸟 唐代 辽宁省博物馆 这是一对,由此可见和镇墓俑类似,观风鸟会会分为鸟面和人面组成一对。
千秋万岁俑 湖南省博物馆 都是人面,但是一鸟爪,一兽腿。湖南省博物馆认为是古籍中所说的“千秋”和“万岁”。但这也说明观风鸟应该是成对出现的。
观风鸟 唐代 武汉市博物馆 地吞 如果你去搜索地吞这个名字。得到真正相关的结果是0。考古出土也极少见,也是由于出土文物上的墨书才定名。
彩绘地吞 唐代 巩义博物馆
石雕供养龛 北魏 大同博物馆 过去可能就认为左右两边是镇墓兽就完了,但是现在看左边应该是地吞,右边是仪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