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5-02 09:45 |
《华灯初上》:女性群像剧的华丽外衣与叙事困境 1. 制作与市场表现:Netflix的野心与林心如的转型 - 高投资与豪华阵容: 制作成本超2亿台币(约4600万人民币),在台剧中属顶级配置。林心如首次担任制片人,集结台湾一线演员(杨谨华、刘品言、许光汉等),并吸引霍建华客串,话题度拉满。 - 口碑与收视: 豆瓣8.0分,Netflix多地区收视榜首,成功融合悬疑与女性题材,但争议点在于“为渣男撕X”的剧情逻辑。 2. 剧情核心:悬疑外壳下的女性悲剧 - 双线叙事: 以1988年台北日式酒场“光”为背景,通过一具穿红高跟鞋的女尸倒叙,揭开6位女性与渣男纠缠的暗黑故事。 - 角色塑造的亮点与局限: - 苏(杨谨华饰):表面圆滑的妈妈桑,实则执念深重,因感情卷入姐妹反目。 - 萝丝(林心如饰):重情义却屡遇渣男,前夫、编剧男友接连背叛,最终与苏决裂。 - 其他女性:大学生爱子、被强暴的花子、恋爱脑百合等,均陷入“男性主导的悲剧”。 - 争议点: 女性角色全员“为爱疯狂”,被批“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例如:为渣男贩毒、自相残杀,缺乏现代女性互助的叙事。 3. 视觉与时代还原:复古美学的成功 - 场景与服化道: 斥资搭建1980年代条通酒场,霓虹灯、旗袍、日式装潢还原到位,被赞“每一帧都能当壁纸”。 - 悬疑氛围: 通过高跟鞋、火柴盒等线索铺陈凶案,吊足观众胃口(但真相拖到第二季被吐槽“故弄玄虚”)。 4. 主题争议:女性主义还是“恋爱脑教育片”? - 正面评价: 展现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困境(如性剥削、经济依附),部分情节直击现实(如花子被强暴后的沉默)。 - 负面批评: 剧情依赖“雌竞”推动,女性角色均因男性堕落,缺乏主体性。网友呼吁:“为何不联手反杀渣男?” - 主创回应: 林心如强调“反映时代局限”,但观众更期待突破性叙事,而非重复“红颜薄命”的老套剧本。 5. 对比与行业意义:台剧的突破与瓶颈 - 与《俗女养成记》《我们与恶的距离》对比: 同属高品质台剧,但《华灯》更侧重商业性,女性议题深度不及前者。 - 林心如的制片路线: 从玛丽苏演员转型为制片人,选择悬疑+女性题材是明智之举,但需避免陷入“狗血化”陷阱。 结语:华丽却遗憾的“霓虹灯悲歌” 《华灯初上》用顶级制作和悬疑钩子吸引观众,却在女性叙事上暴露短板。它像一盏璀璨却摇晃的霓虹灯,照亮了80年代台北的纸醉金迷,却未能真正照亮女性的出路。若第二季能跳出“渣男祸水”的套路,转向女性觉醒,或许能成为真正的神作。 评分:⭐️⭐️⭐️✨(3.5/5) 推荐人群:喜欢复古美学、悬疑剧的观众;对女性议题有包容心的观者。 避雷提示:厌恶“恋爱脑”剧情的观众慎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