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笼包子标价280元,一碟普通花生米敢卖58元,曾经顶着“天津三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的狗不理包子,如今彻底成了消费者绕着走的“人不理”。
这不是老字号自然衰退的故事,而是一场把食客信任当筹码、把品牌情怀当暴利工具,最终亲手砸了百年招牌的悲剧。
曾经的狗不理包子,当属美食界的一朵奇葩,风头无两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让人望而却步的“天价包子”,最初是靠“实在”火起来的。
1858年的天津码头,挤满了干完重活就想找口热乎饭的劳工,14岁的高贵友瞅准了这个需求,凑钱摆了个叫“德聚号”的包子摊。
那时候的包子,没有花哨的名头,只靠两点赢人心:
一是皮薄馅足,皮儿薄得能看见里面的肉馅,咬一口满是鲜汤汁;
二是价格亲民,劳工们花点小钱就能吃得饱,很快就成了码头边的“网红摊”。
因为买包子的人太多,高贵友从早忙到晚,连跟顾客搭话的工夫都没有,时间长了大家就开玩笑说“这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不理”的名号也就这么传了开来,比正经招牌“德聚号”还响亮。
后来的狗不理,更是凭着过硬的品质一步步走上巅峰。
本地官员办事、商帮聚会都爱来这儿,觉得能吃到狗不理是件体面事;
袁世凯尝过之后觉得味道绝了,特意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吃了连连称赞“皮薄馅大,鲜而不腻”,这话一传开,狗不理直接从天津本地名吃变成了全国皆知的美食。
到了现代,毛主席曾遗憾公务繁忙没尝过,生活助理特意跑去天津买回来,一口下去也赞不绝口;
春晚小品里,冯巩和郭冬临用天津快板唱“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更是让狗不理火遍大江南北。
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的狗不理,是真的风光,在上海、北京开分店,早高峰队伍能绕到街角;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店开到韩国、日本,外国人跟华人都排队尝鲜,巅峰时期全球有80多家店,一年能赚一个多亿,说是“国民包子”一点不夸张。
品质、卫生问题频发,狗不理包子似乎忘了初心
可这份风光没能撑多久,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狗不理的心思好像彻底不在“做包子”上了,一门心思想着怎么从食客口袋里多掏钱。
以前2块钱一个的基础猪肉包,慢慢涨到35块钱一个,一笼8个就得花近300块,价格翻了10多倍,远超猪肉、面粉这些原料的涨幅,连同行里高端包子店都不敢这么定价。
更离谱的是配套菜品,一碟再普通不过的油炸花生米,在别的餐馆顶多卖10块钱,到了狗不理直接标58块;
过去熬得浓醇的猪骨老鸡汤,也偷偷换成了味精兑水,一打开笼屉就是刺鼻的人工鲜味,闻着就让人没胃口。
普通老百姓想花几块钱吃个早餐?在这儿连半笼包子都买不起,不少游客吐槽“花几百块吃顿包子,还不如街边小摊的香”。
价格涨得没边,包子的品质和卫生却一路跌到了谷底。
以前高贵友做包子,用的是最好的鲜猪肉,调馅时肥瘦比例都得拿捏精准;
现在为了省成本,鲜猪肉换成了廉价冻肉,吃着总带着一股腥味,有的食客咬一口就吐了。
揉面用的高筋粉也换成了普通面粉,包子皮软塌塌的,一点嚼劲都没有,跟超市里几块钱一袋的速冻包子没两样。
更让人恶心的是卫生问题,有食客曝光狗不理的后厨:隔夜的包子馅敞着放,连个密封盖都没有,招来不少小飞虫;灶台边汤水横流,黏糊糊的地面没人清理;蒸包子的笼屉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黑渍,不知道多久没洗过。
据统计,短短3年时间,狗不理就收到了23张卫生罚单,这样的卫生条件,别说“非遗”品质,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没保障。
品质差也就算了,对待顾客的态度更是急转直下
比品质差更让人心寒的,是狗不理对待食客的态度。
有一家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天津,就为了尝一口传说中的狗不理包子,结果吃了之后大失所望——包子不仅没鲜味,还带着一股腥味,花生米也又凉又硬。
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本想提醒其他食客,没想到狗不理门店直接报了警,说这家人是“造谣抹黑”,半点反思改进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网友吐槽多了,集团才出来发公告,要么把责任推给加盟店,说“加盟店的行为不代表集团态度”,要么就说“会加强管理”,可承诺从来没兑现过。
更离谱的是加盟模式,在地级市开一家加盟店,代理费最低就要200万,可总部收了钱之后,连最基本的包子统一标准都没有。
不同门店的包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馅多有的馅少,口味更是天差地别。
等到食客投诉,总部又甩锅说“管不着加盟店”,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彻底把“狗不理”的招牌越擦越黑。
慢慢的,不仅游客不敢再试,连天津本地人都互相劝“别去吃”。
曾经排队绕街角的门店,渐渐变得门可罗雀,巅峰时期的80多家店,现在只剩12家苦苦支撑。
后来狗不理想转做速冻包子,寄希望于超市渠道,可速冻包子跟店里现蒸的比,完全没了“薄皮大馅”的特色,而且市面上品质更好、价格更实惠的速冻包子有的是,狗不理连这点最后的优势都没了。
结语
其实食客对老字号从来都很宽容,大家愿意为“情怀”买单,但前提是老字号得对得起这份情怀。
狗不理忘了,自己能火100多年,靠的不是“慈禧爱吃”“春晚提名”这些光环,而是当年高贵友在码头摆摊时的实在,皮薄馅足、价格亲民、干净卫生。
现在一笼包子卖280元,卖的不是包子,是早就变了味的“情怀”;一碟花生米卖58元,宰的不是食客,是自己攒了百年的信任。
要是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恐怕再过几年,就连“人不理”这个说法,都没人会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