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健康饮食]换季不生病 收好这份饮食速查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ch001

UID: 625147

 
发帖
152
金币
15
道行
23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2-14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换季之时,天气并未立刻转凉,但昼夜温差开始加大、空气逐渐干燥。作为临床营养医师,最常被问到的是该怎么吃才能不生病、不长膘?今天就从营养学的角度,给大家一份“立秋后饮食速查表”,帮大家把节气变化拆解成可操作的饮食方案。

换季后的三大营养挑战

身体水分蒸发空气干燥加之依旧高温,导致皮肤、呼吸道不显性失水增加,易出现口干、咽干、便秘。

能量需求波动早晚凉爽让人食欲回升,但白天仍热,总能量消耗未必显著下降,结果容易“多吃不动”。

免疫屏障换季考验温差大、人流量增大,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风险升高,需要充足蛋白及维生素A、D和锌、硒等免疫相关营养素。

饮食要诀就这四个字

润补足水分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抗干燥。

稳总能量别大起大落,体重增幅控制在≤0.5千克/月。

优优质蛋白≥1.0克/千克体重,鸡蛋、奶、鱼、虾、瘦肉轮着吃。

轻少油少糖,烹调以蒸、煮、炖、拌为主,减少煎炸、红油、重酱。

三类重点人群特别提醒

老年人晨起、睡前各一杯温水“打卡”;每天喝500毫升牛奶,预防骨质疏松;每周吃至少3次深海鱼,每次50至75克。

学龄儿童早餐一杯牛奶加一个水煮蛋;每天吃一份深绿色蔬菜和一份橙黄色蔬菜;限制含糖饮料。

慢性代谢病患者糖友吃水果要放在两餐之间,每次最多吃150克,优先选择苹果、梨、桃;痛风和高尿酸人士注意减少浓肉汤摄入,多吃低脂奶和新鲜蔬菜;高血压人群每日盐摄入量不超5克,每日至少吃一斤蔬菜。

换季饮食给您提个醒

立秋后还能喝冰的吗?肠胃敏感、哮喘或痛经史者建议饮品温度≥10℃;普通人少量无妨,总量计入每日液体摄入。

此外,现代饮食让不少人的能量摄入过剩,贴秋膘就更要考虑健康,红烧肉和奶茶虽美味,不如用三文鱼、牛油果、坚果等“优质蛋白+好油脂”替代肥肉和甜饮料。

与此同时,膳食纤维也不是吃越多越好。普通人每天摄入25至30克即可,超过50克可能妨碍矿物质吸收并引发腹胀。

一周食材速配清单

全谷物:燕麦、糙米、藜麦、红薯、玉米

蛋白:鸡胸、鳕鱼、虾仁、北豆腐、鸡蛋、低脂奶

蔬果:西兰花、胡萝卜、彩椒、菠菜、番茄、黄瓜、梨、苹果、桃子

坚果/种子:巴旦木、亚麻籽

调味:橄榄油、亚麻籽油、芝麻酱、低钠盐、柠檬

一日饮食样板餐

早餐(7:00-8:00)

燕麦40克+脱脂牛奶250毫升,微波2分钟成糊

水煮蛋1个

梨或桃1个(≈150克可食部)

上午加餐(10:00)

原味巴旦木10克+无糖酸奶100克

午餐(12:00-13:00)

主食:糙米50克+藜麦30克蒸熟

蛋白:蒸鳕鱼100克(或北豆腐150克)

蔬菜:双色西兰花胡萝卜200克,橄榄油5克清炒

汤:番茄紫菜虾皮汤1碗(番茄100克+紫菜3克+虾皮2克)

下午加餐(15:30-16:30)

黄瓜条、彩椒条共200克蘸鹰嘴豆泥(鹰嘴豆50克煮熟后加橄榄油5克、柠檬汁少许打成泥)

晚餐(18:30-19:30)

主食:红薯150克蒸或空气炸锅无油烤制

蛋白:鸡胸肉80克切丝,与芹菜100克、香菇50克同炒,油5克

蔬菜:凉拌菠菜150克(焯水后+蒜末+芝麻酱5克+少许醋)

全天饮水≥2000毫升,分8至10次完成;运动饮料或含糖饮料只在大量出汗(大于一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时适量选择。

注:此菜单适合60公斤以下轻体力成年人

本组文/郭倩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443
金币
386625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与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代谢和饮食习惯也应随之调整。此时通过科学饮食,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能有效控制体重,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基础。以下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阐述立秋后如何通过饮食策略实现“增强免疫力 + 控制体重”的双重目标:

---

一、顺应节气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1. 注重润燥养阴,增强免疫力
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此时应多吃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蜂蜜、山药、莲子、杏仁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如口干、咽痛、皮肤干燥),还能提升人体抗病能力。

2. 合理搭配蛋白质与膳食纤维
- 优质蛋白:如鸡胸肉、鱼类、豆腐、鸡蛋、低脂牛奶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修复组织,同时增加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
- 膳食纤维:多摄入粗粮(如燕麦、糙米)、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苹果、猕猴桃),有助于肠道健康、调节血糖、控制体重。

---

二、控制热量摄入,优化营养比例

1.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立秋后气温下降,人们食欲增强,但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应减少烧烤、油炸、甜食、奶茶等高热量饮食,避免脂肪堆积。

2. 采用“3:4:3”饮食比例
早餐、午餐、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建议为3:4:3,避免晚餐过饱,有助于消化代谢,预防肥胖。晚餐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鱼、清炒蔬菜等。

3.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建议将精制碳水(如白米白面)替换为复合碳水(如红薯、玉米、藜麦),既能提供持久能量,又不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有利于体重管理。

---

三、科学进补,避免“贴秋膘”误区

1. 理性看待“贴秋膘”
“贴秋膘”是传统习俗,指立秋后多吃肉补充营养,但现代人普遍存在热量过剩问题,过度进补反而会导致肥胖、血脂升高等问题。

2. 选择低脂高营养食物进补
- 以瘦肉、鱼类、豆制品为主,搭配适量坚果、深海鱼油(含Omega-3),增强免疫力,同时控制脂肪摄入。
- 可适量饮用红枣枸杞汤、黄芪炖鸡汤等温和补品,避免过于滋腻。

---

四、注重饮食节律与饮水习惯

1.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暴饮暴食,避免夜宵,保持规律的饮食节奏,有助于维持新陈代谢稳定,预防脂肪堆积。

2. 多饮水,促进代谢
秋季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帮助排毒、促进消化、控制食欲。可适量饮用菊花茶、柠檬水、绿茶等,既补水又抗氧化。

---

五、结合运动与作息,全面提升健康水平

1. 饮食+运动双管齐下
- 每周保持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控制体重。
- 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实现能量的“摄入-消耗”平衡。

2. 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立秋后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节律。良好睡眠有助于调节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功能、控制食欲。

---

总结:立秋饮食调理的核心思维

| 维度       | 建议内容 |
|------------|----------|
| 食材选择   | 多润燥、少油腻;多蔬果、少甜食 |
| 饮食结构   | 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 |
| 热量控制   | 控碳水、控晚餐、控零食 |
| 进补理念   | 温和进补、避免油腻 |
| 生活方式   | 饮水充足、作息规律、适度锻炼 |

---

延伸建议:一周立秋饮食参考表(轻盈型)

| 时间   | 早餐                   | 午餐                  | 晚餐                  |
|--------|------------------------|-----------------------|-----------------------|
| 周一   | 小米粥+水煮蛋+苹果     | 糙米饭+清蒸鱼+西兰花  | 紫薯+蒸南瓜+凉拌黄瓜  |
| 周二   | 全麦面包+酸奶+猕猴桃   | 番茄鸡丁面+凉拌木耳   | 燕麦小米粥+炒青菜     |
| 周三   | 豆浆+燕麦+香蕉         | 荞麦饭+炖豆腐+菠菜汤  | 番茄蛋汤+蒸红薯       |
| 周四   | 牛奶+玉米+坚果         | 番茄牛肉饭+凉拌海带丝 | 南瓜粥+炒豆芽         |
| 周五   | 红枣粥+蒸蛋+橙子       | 藜麦沙拉+清蒸虾       | 红薯粥+凉拌豆腐       |
| 周六   | 黑芝麻糊+全麦吐司+梨   | 粗粮馒头+炖鸡+炒白菜  | 绿豆粥+凉拌苦菊       |
| 周日   | 银耳羹+蒸南瓜+猕猴桃   | 玉米排骨汤+炒青菜     | 薏米粥+蒸胡萝卜       |

---

通过科学饮食调理,立秋不仅是“夏转秋”的自然节点,更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控制体重的重要契机。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