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十年路线图出炉,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指向何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258
金币
35223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官宣我国未来1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是继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后,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重大更新。
众所周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已步入两强竞争的格局,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交织演进,这份以“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为目标的行动计划,足够重磅,影响也必定深远。
这份文件也是帮助我们读懂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路线图”。
一、将宏大目标拆解为阶段目标,分三步走
8年前,《规划》提出2020、2025、2030三个阶段的三步走战略。其中,2025阶段一项重要指标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还是保守了,没有预估到ChatGPT引爆的这波人工智能革命会如此猛烈,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就已超过6000亿元。此番更新之后,《意见》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又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步,到2027年的目标比较具体
一是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整个文件的主体部分,关键在于“率先”二字,先于谁就不必说了。大家都在抢夺本轮人工智能革命的“奥本海默时刻”,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谁就掌握了生产力革命的绝对主动。
二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这里关键是对新一代智能终端的定义,文件后面给出了说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五大类,并且这些智能终端要融入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类似Wintel(微软操作系统和因特尔芯片深度绑定)的联盟不再牢固,终端厂商终究要自成生态。苹果造车十年不成,特斯拉做了五分之二,放眼全球,还有哪些厂商具备打造全场景终端生态的能力?此刻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华为“1+8+N”的战略价值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三是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智能经济应该是首次出现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中。智能经济从数字经济中单独拎出来,体现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从数字时代向智能时代跃迁的努力。核心产业如何统计分类,既关乎行业发展,也关乎地方经济部门业绩。
四和五是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这两点没有量化描述,但趋势是积极的,加大应用、扩大开放。
第二步,到2030年
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等目标比较概括,总体是在2027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比如:“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
第三步,到2035年
“人工智能+”战略的终点,就是要推动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六大领域协同发力
(一)“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排在第一位,体现了创新驱动的首位度。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撬动时代的杠杆,杠杆率最高的领域就是科技创新。“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从1到N”技术突破落地,都具有无法估量的战略价值。
“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的提法值得关注,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的架构级更新和6G技术的突破,有可能产生强烈共振,引发颠覆性技术变革。而人工智能对生物制造的加持,将彻底改写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科学技术部分比较罕见地出现了哲学社科,明确了人工智能与哲学社科是双向赋能的关系,是对“重理轻文”的有力反驳。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哲学社科进化研究组织形式;而哲学社科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要担负构建伦理体系和智能向善理论体系的关键重任。伦理体系是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的必要条件,智能向善理论体系则代表全球竞争力的话语权。
同时,可以预见,国家“十五五”规划有可能是首部人工智能深度参与的五年规划。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消费提质可以结合起来看,供给和需求是智能经济的一体两面。
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比较好理解,而智能原生的提法则是首次出现。
什么是智能原生?不是用人工智能去改造既有业务,而是用人工智能来构建全新业务。如果用“1+N”来表示,人工智能是“1”,业务模式是“N”,智能原生就是先有“1”再有“N”,基于“1”的能力来构建“N”。比如大家熟知的Manus智能体,可灵、即梦等AIGC应用,还有业界寄予厚望的智能眼镜等产品,都属于智能原生。
回想一下,数字原生的直播、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何等剧烈,那么,智能原生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又将带来怎样的冲击?信息化、数字化,在智能化面前,不再是新经济的代表,企业和创业者拥抱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改造自己的内核,显得尤为迫切。
结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一场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已经在路上。
(三)“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与个人体感紧密相关,回应了我们“打工人”的普遍焦虑。
就业方面体现了促进和保护的政策意图,一方面要创造新岗位,并替代紧缺、高危岗位。另一方面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智能素养和适应能力。同时要求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减少对就业的冲击,把握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平衡,诸如无人驾驶出租车、外卖机器人等对就业的大规模替代应该不会发生。
学习教育提出了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愿景,“全要素、全过程”意味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或将以此为开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8月22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了《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杭州将从9月新学期开始,在中小学各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品质生活方面提出的居民健康助手,应该是一个健康智能体(AI Agent),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贵在“高水平”(靠谱),难在“人人可享”(普惠),从可用到好用管用还需要数据反哺和时间打磨。这也是缓解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压力,构建双赢的医患关系平衡的治本之策。
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具有深刻意义,《黑神话:悟空》《哪吒》《灵笼》等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加速涌现,把大量智能原生企业和智能原生创业个体组合成高效的生产体系,国产游戏、影视、动画和IP衍生产业将实现换道超车。尤其是国产动画的崛起,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国产动画剧集将伴随并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四)“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勾画了人机共生的智能社会图景。
明确了政务服务新模式的标准,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北、上、深、杭等城市政务服务水平领先全国,下一步要看如何缩小地域之间的差距。
这里提到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既包括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也包括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反身性影响。受益于互联网时代对“算法困境”的思辨,我们非常警惕人工智能作为超级技术杠杆,更容易造成技术霸权和垄断,不盲目追求科技的高度,而是更关注人性的温度。
“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不允许有法外之地。联想起泽维尔・奥伯森的著述《对机器人征税》,今后,数字人、智能机器人或将兼具法律人格和税收人格
(五)“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提出“把人工智能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的美好愿景。
受益的主体是全球南方国家,在这场人工智能平权的浪潮中,我国将主动担负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性挑战,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靠、可控。
三、支撑行动的关键能力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意见》明确了需要强化的八个方面能力,择其重点简要分析一下:
模型方面采取多路径技术探索,推动模型基础架构创新。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主流的Transformer架构,而是多路并进寻找绕开Scaling Law瓶颈的办法。赛马机制也意味着更多资源投放,今后会催生更多DeepSeek这样的企业。目前,我们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工程创新,DeepSeek系列模型就是典型代表。一旦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迎头赶上,实现协同发展,再匹配上以我为主的模型能力评估体系,基础模型研发的“全栈能力”就算配齐了。
数据供给方面将持续关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并更加突出应用导向。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以及基于价值贡献度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数据上链。未来几年,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值得重点关注。
智能算力方面,芯片和使能软件的进展都很快,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见到昇腾384超节点真身,确实令人震撼。构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的条件已经具备,而算力路由技术的突破,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组网将起到关键作用。数、算、电、网等资源协同起来,“网络即算力,算力即服务”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得开发者得天下”,开源生态建设是推动人工智能平权的基础。阿里通义千问衍生模型已经超14万个,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全球AI开源贡献榜单上,阿里通义千问和DeepSeek分别位列第五和第九,成为前十中唯二的非美国机构。
读完这份文件,明显感受到通向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并适应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258
金币
35223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十年路线图的核心方向与目标规划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的重大战略更新,明确了未来10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方向。该战略以“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为目标,在全球人工智能两强竞争格局下,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的交织演进,掌握生产力革命的主动权1234。

分阶段推进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意见》将宏大目标拆解为三个阶段,体现循序渐进、务实推进的思路,与2017年《规划》相比,目标更贴合技术革命加速的现实需求。

第一步(2027年):聚焦融合与普及
六大领域深度融合:率先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强调“率先”以抢占发展主动23。
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新一代智能终端(含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五大类)融入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实现规模化应用23。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增长:首次在国家政策中提出“智能经济”概念,推动其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并强化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及开放合作体系建设23。
第二步(2030年):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2027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目标包括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提升至90%23。

第三步(2035年):构建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
作为战略终点,目标推动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使其成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凸显人工智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23。

六大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力方向
《意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明确六大领域的融合路径,覆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关键维度。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
前沿技术协同创新:加强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的技术共振,推动架构级更新与颠覆性技术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对生物制造的加持将改写行业发展进程23。
哲学社科双向赋能:首次明确人工智能与哲学社科的互动关系——人工智能助力哲学社科研究组织形式进化,哲学社科则承担构建伦理体系和“智能向善”理论体系的重任,回应“重理轻文”问题23。
人工智能+产业与消费:智能经济的一体两面
智能原生商业模式:强调“智能原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全新业务,而非改造既有业务),例如Manus智能体、AIGC应用(可灵、即梦)、智能眼镜等产品,将引发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设备更新与生态重构:随着智能终端普及率提升,传统信息化、数字化模式面临升级,终端厂商需构建自成生态(如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华为“1+8+N”战略),打破Wintel联盟式的传统格局2。
人工智能+民生、治理与全球合作:社会价值的全面落地
民生领域: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智能素养,缓解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焦虑,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普惠应用2。
公共治理:增强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辅助作用,提升治理效能23。
全球合作:完善开放合作体系,在技术标准、伦理规范等领域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成果共享23。
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与意义
目标调整的现实依据:2017年《规划》提出的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4000亿元目标已显保守(2024年实际规模超6000亿元),《意见》的更新体现对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革命加速的适应性23。
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通过“率先融合”“普及率目标”等具体指标,旨在抢夺人工智能革命的“奥本海默时刻”,掌握生产力革命的绝对主动,支撑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234。
综上,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分阶段目标为牵引,以六大领域深度融合为路径,兼顾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与社会伦理,旨在通过十年布局推动我国从数字时代向智能时代全面跃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404
金币
386032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深入解读《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份文件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我国未来1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下是对该意见的深入解读:

一、战略目标的三步走

1. 2027年目标:深度融合与普及
   - 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一目标强调了“率先”的重要性,意味着我国要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这一目标体现了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普及对于智能经济的重要性,预示着未来智能终端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2030年目标:智能经济增长极
   - 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表明我国正积极推动经济社会从数字时代向智能时代跃迁,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促进技术公平和普惠。

3. 2035年目标:智能社会
   - 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人工智能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入智能时代。

二、六大领域协同发力

1.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科技创新:强调人工智能在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首要力量。
   - 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协同:这些前沿技术的结合将可能引发颠覆性技术变革,推动科技革命。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消费
   - 智能原生:提出用人工智能构建全新业务,而非仅仅改造既有业务,这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升级。
   - 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设备更新和普及将推动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就业与培训:创造新岗位,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智能素养,平衡人工智能与就业的关系。
   - 学习教育: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品质生活:提出居民健康助手等智能应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政务服务新模式: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提升治理效能。
   - 人机共生:构建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关注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发展的人性化。

5.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国际公共产品:将人工智能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推动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支撑行动的关键能力

1. 模型创新
   - 多路径技术探索:不再局限于主流的Transformer架构,探索新的模型基础架构,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 开源生态建设:强调开源生态的重要性,如阿里通义千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之一。

2. 数据供给
   - 高质量数据集:持续关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突出应用导向。
   - 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探索数据上链等新技术,促进数据流通和交易。

3. 智能算力
   - 芯片和使能软件:我国在芯片和使能软件方面取得快速进展,如昇腾384超节点等。
   - 算力路由技术:突破算力路由技术,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网络即算力,算力即服务”的新时代。

总结

这份文件为我国未来1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三步走战略,逐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目标。同时,文件也明确了支撑行动的关键能力,包括模型创新、数据供给和智能算力等方面,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并适应这一智能时代的新形态,共同推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