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雨村的评价,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个忘恩负义、心术不正的小人。然而,人性是复杂且多面的,要想全面评判他,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今天,我们就从贾雨村的三位恩人入手,探讨他究竟是忘恩负义,还是知恩图报。
贾雨村的自私与忘恩负义
大部分人对贾雨村的批评源自于他没有拯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香菱(原名甄英莲)。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贾雨村自私、冷血的表现,尤其是在香菱命运悲惨的情况下。
甄士隐对贾雨村的恩情
在贾雨村家境败落、食不果腹之际,甄士隐看中了他的人才,并向他伸出援手。甄士隐不仅与贾雨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慷慨赠送了他50两纹银和两套冬衣,为他提供了远赴京城高考的资金和物资。这一恩情可谓厚重,甄士隐对贾雨村的支持无疑为他后来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香菱的不幸遭遇
香菱的悲剧则显得更加沉痛。甄士隐的独女,命运多舛,年幼时便遭人贩子拐走,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苦难生活,先后被卖给了冯渊和薛蟠。两家因争夺香菱而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冯渊被薛蟠打死。这个案件恰恰落在了刚刚上任的贾雨村手中,原本他可以依法审理,给死者一个公正的交代。
贾雨村的官路与选择
经过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知府。但他因为贪污和对上司的不敬被革职,之后被任命为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与黛玉相识约一年,期间师徒情深。而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后,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为了照顾女儿,托付了贾雨村,还通过贾政为他谋得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职务。
贾雨村审理薛蟠与香菱案
在《红楼梦》中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贾雨村面临着是否追究薛蟠的责任的抉择。当他准备依法处置薛蟠时,差役却暗中阻止了他。这个差役曾是贾雨村住过的葫芦庙中的门子,告诉贾雨村,薛蟠有“护身符”——官场上的某种庇护,使得他不容动弹。更为严重的是,贾雨村从这门子口中得知,香菱(英莲)竟是甄士隐的女儿,自己曾经的恩人。
忘恩负义未救香菱
尽管知晓了香菱的真实身份,贾雨村最终选择了放弃她。他没有拯救香菱,完全因自己的官位和个人利益而作出选择。这一行为无疑让他背负了“忘恩负义”的骂名,很多人认为,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和面子,完全无视了当初恩人对他的帮助。
贾雨村的知恩图报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贾雨村并非完全冷血,他的知恩图报体现在他对黛玉的关怀上。尤其在黛玉去世后,贾雨村才表现出为她复仇的决心,逐步推动了贾府的衰落。
师生情谊非同一般
在清朝时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生情谊被极为看重。曹雪芹通过这段关系,彰显了贾雨村与黛玉之间非同寻常的情感。贾雨村和黛玉的关系,正如父亲与女儿的关系一般。林如海不仅请他作为黛玉的老师,而且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贾雨村与黛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贾雨村的学识和才华也得到了黛玉的欣赏和尊重。
林如海对贾雨村的恩情
林如海在贾雨村仕途的低谷期,伸出了援助之手。林如海不仅出资为贾雨村铺路,还通过人脉关系向贾府伸出橄榄枝,主动为他争取职位。正是林如海的支持,才让贾雨村得以东山再起,最终成为金陵应天府的知府。
恩情的孰轻孰重
贾雨村有三位重要的恩人:甄士隐、林如海和贾政。甄士隐和林如海对贾雨村的帮助都非常微妙,他们并非通过强烈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细腻的关怀和无私的支持让贾雨村能够逐渐站稳脚跟。相比之下,贾政虽然提供了官职,但这一职位更像是对林如海面子的回报,而非纯粹的支持。
贾雨村感恩的是林如海
在三位恩人中,贾雨村最感恩的无疑是林如海。甄士隐的帮助主要是物质上的,而林如海则不仅提供了财物,更给予了他深厚的信任和人脉。林如海让贾雨村照顾黛玉,便是一种巨大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也使得贾雨村的感激之情更为深刻。
贾雨村与黛玉的关系
贾雨村与黛玉的关系,除去师徒的情谊外,还有林如海托孤的责任感。他不仅在黛玉母亲去世后照顾她,还在林如海去世后,一直保护她。贾雨村与黛玉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更像是父女情深。贾雨村在得知黛玉死讯时,愤怒异常,表现出了对贾府不公的强烈愤慨。
贾雨村多次拜访宝玉
由于古代男女有别,贾雨村无法直接探望黛玉,只能通过拜访宝玉来表达对黛玉的关心。他与宝玉的接触,既是对林如海意愿的尊重,也暗示他在观察宝玉是否适合黛玉,毕竟黛玉对贾雨村来说如同亲生女儿。
贾雨村为黛玉复仇
当贾雨村得知黛玉去世后,愤怒至极。他对贾府的不公心生怨恨,并帮助忠顺王爷查找贾府的罪证,最终成功使贾府垮台。有人认为,贾雨村的这一行为并非单纯为了报仇,而是对黛玉不幸命运的愤怒,也是对林如海和黛玉家族深厚情感的回应。
结语
贾雨村的形象是复杂的,既有自私冷漠的一面,也有知恩图报的一面。他在《红楼梦》中的表现是一个多面且充满矛盾的人物。尽管他的行为屡遭非议,但他与林如海、黛玉等人的深厚情谊,却使得我们难以将他简单地归类为一个完全负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