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宝黛婚姻的态度分析
支持宝黛婚姻的依据
众人认知与态度暗示
在荣国府众人眼中都早已认定宝黛爱情。第六十六回,兴儿与尤氏姐妹说笑提到“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两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老封君、最高掌权者,如果没有她的认可,众人不敢如此打趣,这从侧面反映出贾母对宝黛爱情是支持的。
贾母的支持性表态
模样相配标准表态:第二十九回,贾府到清虚观打醮,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当时元春已将端午的节礼赏了,宝玉同宝钗的节礼一样,“金玉良缘”的说法在整个贾府甚嚣尘上。贾母的这番话,是对宝黛爱情的支持性表态,暗示林家虽只剩黛玉一人寄居贾府,但模样性格都极好,完全配得上宝玉。
“不是冤家不聚头”声明:清虚观打醮之后,宝玉黛玉爆发激烈冲突,急得贾母抱怨“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话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实际上是对宝黛爱情的默认,更是在贾府对宝黛爱情的一次郑重声明,也让二玉有了顿悟,宝玉第二日一早便主动登门赔罪。
有意撮合的暗示:第五十回,贾母细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还逼着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贾母的真正用意或许就在于让薛姨妈感受到她有将宝琴许给宝玉之意,其目的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薛家,侧面反映出她对宝黛婚姻的支持
情感因素与家族立场
贾母最疼爱的女儿是黛玉的母亲贾敏,爱屋及乌,自然对林黛玉情真。而宝玉也是贾母非常疼爱的孙子,他们二人都是贾母视为掌上明珠的人,所以他们两个人如果要结合,贾母从情感上是最支持的那一个。
不支持宝黛婚姻的观点及可能因素
家族规矩与现实考量
古代未婚夫妻严禁见面,必须互相回避。如果贾母出面给宝黛订了婚,他们在从订婚到适龄结婚的这几年不能见面,而宝玉和黛玉都难以忍受这样的分离。此外,贾府地位最高的人是元春,元春属意于宝钗,她的意见贾母不得不考虑;黛玉孱弱多病,未必能活到成年成婚的年纪;宝黛年幼时亲爱,年长后万一性情大改、互相不睦等因素,都阻碍着贾母早早“出面”为他们订婚。
自由恋爱与家族观念冲突
有观点认为宝黛相爱是自由恋爱,突破了贾母的底线。在第五十四回里,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表明男女不能自由恋爱,宝黛的自由恋爱扫了贾家这种世袭家族的脸,所以贾母要反对宝黛爱情。
理想配偶的多重考量
宝琴出现时,贾母询问了她的生辰八字,这被一些人解读为贾母有意为宝玉说亲,而对象并非黛玉,说明贾母可能认为林黛玉并不是贾宝玉最理想的配偶人选,因此并没有真正打算将黛玉嫁给宝玉。
综合来看,贾母对于宝玉和黛玉的婚事态度并不是单纯的支持或反对,而是包含了多重考量和复杂的家族情感。她在情感上倾向于宝黛之间的亲近,但在理智上又有着其他的考虑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