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1回复

[转帖]和法医一起赏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759
金币
26887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1


和法医一起赏玩古玉很有劲,因为法医的重要本事正是“复原”。一个人被害,法医要及时刻画出凶手的形象、动机、手段、工具、轨迹……让一块古玉复原,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阎建军是上海著名法医,也是一位古玉鉴赏家。
多年前,我到武汉,从黄鹤楼出来,见马路边有古董店。走进一家,发现柜子的一角放着一块很难看的玉,形制很不规整,还东凿一个孔,西打一个孔,玉质也不润(见图上排)。我问:多少钱?老板答:50块。
回到上海,我就到“803”找阎建军,他用放大镜细细察看,然后说:“首先,这是一块古玉,你淘对了;第二,它是出土的。为什么它的造型这么奇怪呢,我来为它复原。”说着,他在一张A4纸上画了起来。原来,这块古玉在地下埋了几百年,经过石灰沁和水沁,部分残缺石化了,玉质也不温润了。藏家觉得扔掉可惜,磨去残缺部分,它终于变成一块尺寸很小的造型古怪的玉。
哦,原来是残件利用——这样的探索是不是很有意思?
图下排左1,这块玉也是出土的,据信是战国时期的青玉,玉上满雕云纹,玉质润和,包浆浓厚。阎法医说:“为什么这块古玉的形制不规整,厚薄还不一样?因为雕工要随玉。他得到这么小的一块玉,如果打磨成长方形,研磨成一样的厚度,这块玉就所剩无几了。”
下排左2是一枚古玉环,几千年“玉龄”总是有的。上古的玉器,玉色往往不见得怎么漂亮,玉质也不特别讲究,但是古人追求硬度。这个古玉环我盘了很久,边缘仍旧很锋利,没有磨损。现在的年轻藏家不喜欢收藏几百几千年前的古玉,喜欢当代的白玉,最好是和田玉,最最喜欢和田玉中的籽料和羊脂玉,这类玉器的优点显而易见,不像古玉有很多不确定性。
图下排左3是什么器具上的玉片?不像,玉片很薄;是剑饰?也不像,镶嵌在宝剑的哪个部分呢?那么是玉牌?也不像,古人佩戴的玉牌只要凿一个洞就行了,不用凿四个……它是什么?我和阎法医一时都无法定论,我们一致认为,请教各位藏友是个好办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546
金币
27965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41
这段描述揭示了古玉鉴赏的趣味性和复杂性,以及法医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以下是对这段描述的一些点评:

1. 法医与古玉鉴赏的联系:
   - 法医的专长在于“复原”,他们需要通过各种线索还原案件现场,刻画出凶手的形象等。这种能力在古玉鉴赏中同样适用,需要通过古玉的形制、质地、痕迹等信息,复原其历史背景和用途。阎建军作为法医和古玉鉴赏家,将这两种技能完美结合。

2. 古玉的不确定性和探索乐趣:
   - 这段描述中的几块古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来揭示其真实身份。这种探索过程充满挑战和乐趣,让人在揭开古玉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对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古玉与现代玉器的差异:
   - 描述中提到,现代藏家更偏爱当代的白玉,尤其是和田玉中的籽料和羊脂玉。这类玉器的优点显而易见,而古玉则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反映了现代人对玉器的审美取向和收藏偏好,与古人追求硬度、形制等特点有所不同。

4. 残件利用的启示:
   - 描述中的第一块古玉是残件利用的例子。古人在面对残缺的玉器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使其重新焕发生机。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节俭精神,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5. 古玉鉴赏的开放性:
   - 描述中最后提到的那块玉片,作者和阎法医都无法定论其用途。他们认为请教各位藏友是个好办法。这体现了古玉鉴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总的来说,这段描述生动展现了古玉鉴赏的魅力所在:它既是一项科学严谨的探究活动,也是一次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探险之旅。我们需要像法医一样,运用专业知识和敏锐直觉,去揭开古玉背后隐藏的秘密。同时,也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与同好们交流探讨,共同推动古玉研究的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