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有电子皮肤了!触觉或为具身智能“最后一块拼图”
电子皮肤助力具身智能发展
电子皮肤通常指柔性触觉传感器,它与硬件耦合后,能让机器人通过触觉拥有对力、温度等多个维度的感知力,为机器人带来更多维度的信号输入,从而使机器人有机会拥有更聪明的决策与操作系统,因此触觉传感器也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作具身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
电子皮肤产品情况
福莱新材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
福莱新材发布的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采用了柔性薄膜制备工艺,能够保证这层“电子皮肤”贴合各种复杂的曲面,包括柱面、球面等三维几何形状。并且第二代产品除了垂直方向的压力之外,还能够检测来自X、Y、Z坐标轴中三个方向的力矢量,信号输入维度更加多元,意味着机器人更有机会在精密零件操作、手术、家庭等复杂、开放的场景进行作业。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领域对柔性触觉传感器或电子皮肤的需求规模将达152.5万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274亿元。
墨现科技电子皮肤技术
墨现科技研发的电子皮肤技术,能在机器人灵巧手和机械臂上应用。这种电子皮肤不仅能完美贴合机械结构,还能在整只手上布置超过1000个感应点,极大提升了机器人对物体形状和压力的感知能力,使得机器人能够更真实地还原抓取物体的形状,从而实现更精准地操作。其电子皮肤还能适应机械臂的复杂多曲面结构,包括关节处,为机器人提供全方位的触觉反馈。截至2025年2月,在人形机器人场景上,已经有数家头部企业在灵巧手上标配了墨现科技的电子皮肤,同时还有更多企业的方案还在定制中
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传感器本身性能不足
此前市面上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在贴合度、响应度、价格方面都有所不足,导致部分机器人整机厂商没有选择搭载电子皮肤这个触觉传感器。例如一位北京机器人整机厂商的创始人就因这些问题,选择等待合适的方案出现
多因素影响产业落地
除了传感器本身,算法、算力、系统集成以及成本控制,都是推动产业落地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真实场景中不断试错、迭代,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出货量低成本难降
目前电子皮肤行业虽已具备量产能力,但出货量较低,1年出货1000只灵巧手在行业中就算是很大的量了。出货量上不去就意味着成本降不下去,市场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还是个未知数。
产业发展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皮肤在贴合度、信号传输等方面会不断优化。例如福莱新材在研发上的突破,使得柔性触觉传感器能更好地贴合复杂曲面和提供多元信号输入。未来,随着出货量的提升,成本有望降低,电子皮肤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机器人在更多复杂场景的作业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从而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不过,要实现机器人因电子皮肤而变得更加聪明,仍需要在算法、算力、系统集成等多方面协同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迭代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