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双馅饺子”
饱含情感的习俗美食
在很多地方,“上车饺子下车面”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作者的生活里,每次回家,母亲做的第一顿饭是面条,热天是凉面,冷天是热面;而每次回返,母亲必定会张罗着包饺子。这种习俗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回家的开心面和离别时恋恋不舍的饺子,每吃一次都加深一次对母爱的铭记。
多样的馅料选择
常见搭配
母亲会根据家人的喜好制作不同馅料的双馅饺子。比如有猪油韭菜鸡蛋馅和娃娃菜猪肉虾仁馅,另外还有香菇肉馅、韭菜鸡蛋猪肉馅等。其中,猪油被认为是饺子馅的灵魂所在,加了猪油拌馅会更香。不同的馅料各具特色,都十分鲜美,能满足不同家人的口味需求。
个人偏好
不同人也有自己偏爱的饺子馅,像有人最爱芹菜馅饺子,有人钟情白菜馅饺子,这些不同的馅料选择让双馅饺子更加丰富多样。
详细制作过程
准备饺子皮
在面粉中加入少许食盐,再加水和成面团,这样即使饺子包得不太好,也能减少煮漏的情况。将湿面团搓细揪成小剂子,擀开成饺子皮。
调制饺子馅
猪油韭菜鸡蛋馅:韭菜洗净,鸡蛋炒熟切碎,加入猪油、盐、鸡精、生抽等调料搅拌均匀。
娃娃菜猪肉虾仁馅:娃娃菜切碎挤干水分,猪肉剁成肉馅,虾仁处理干净切碎,加入猪油、盐、鸡精、生抽等调料搅拌均匀。
香菇肉馅:新鲜香菇洗净剁成碎末,还可加入一点胡萝卜,与一半肉馅混合,再加入葱姜碎末、盐、食用油搅拌均匀。
韭菜鸡蛋猪肉馅:锅里摊一张鸡蛋饼,切成碎末,剩下的一半肉馅加入韭菜、鸡蛋末,再打入两个新鲜鸡蛋,加盐搅拌。
饺子馅料的营养搭配原则
荤素搭配合理
控制肉菜比例:按照膳食酸碱平衡的原则,一份肉类应搭配三份未挤汁的蔬菜原料,以达到较为合理的组合。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常出现肉、菜数量相当甚至肉多于菜的情况,这样不利于营养平衡。例如在三鲜馅中,蔬菜往往较少,应适当增加蔬菜占比。
选择合适的肉类和蔬菜:肉类可选择猪牛羊肉、虾肉等补充优质蛋白,但要注意少选肥肉;蔬菜方面,大白菜、茴香、韭菜、胡萝卜、玉米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丰富,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胡萝卜牛肉水饺、菌菇玉米猪肉水饺,既美味又营养。
食材多样化
增加菌类和藻类:在馅料中加入香菇、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或者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不仅能让饺子味道更香,还可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对高血脂患者友好。例如香菇肉馅饺子,营养又健康。
搭配其他食材:蛋类、鱼类、豆制品等也可入馅,增加营养的多样性。如三鲜馅中的肉馅搭配虾仁、鸡蛋,或者用豆制品代替一部分肉类,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
控制油脂和盐分
减少油脂添加:很多人调饺子馅时额外添加油脂,会导致油脂含量过高。建议少放肥肉、动物油、植物奶油等,控制脂肪摄入。如果觉得馅料口感不够滑软多汁,可适当增加蔬菜的水分或选择瘦肉。
控制盐分摄入:在馅料中添加蚝油、味精等调味品会使盐分过高。调馅时应注意少盐,避免摄入过多的钠元素,影响身体健康。
考虑特殊人群需求
糖尿病人群:挑选饺子馅料时,可选择包含胡萝卜、玉米、山药、南瓜等含淀粉的“类主食”蔬菜,增加淀粉摄入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同时搭配凉拌绿叶蔬菜,提高饱腹感,平稳餐后血糖,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
痛风患者:以蔬菜类和蛋为主要原料的素馅饺子是最佳选择,整体嘌呤含量低,适当加入橄榄油即可,如韭菜鸡蛋馅饺子、胡萝卜鸡蛋馅饺子。也可选择荤素搭配的饺子馅,但最好一份“酸性”肉与两至三份“碱性”蔬菜相搭配
包饺子
把饺子馅包入饺子皮中,由于每个人包法不一样,饺子形状也各异。如果人多一起包,效率会更高,不一会儿就能包出很多饺子。
煮饺子
使用大铁锅烧水,水烧沸后,肉馅饺子先下锅,煮至略微浮起后再下入韭菜素馅的饺子,这样荤素同煮,一锅就能熟透。煮好后盛盘上桌,母亲还会精准地将不同馅料的饺子分开,放在喜欢吃相应馅料人的旁边,方便家人食用。
文化与情感内涵
双馅饺子不仅是一道美食,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它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团圆和亲情。母亲用心制作双馅饺子,根据家人的口味准备不同馅料,将对家人的爱融入到每一个饺子中,让家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如离别时吃饺子,更增添了不舍和牵挂的情感